雲國,蘇州,太源府,江縣書院。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教室裡傳來朗朗讀書聲,學生們在教書先生的領讀下唸誦《論語》,他們都穿著錦繡華服,一身乾乾淨淨,都是公子哥一般的打扮。
“啪!”
突然,窗外響起一道戒尺的聲音,緊接著傳來一聲怒喝:“臭小子!你不好好幹活跑到這裡來偷聽,是不是不想幹了!”
“請馮先生息怒,學生只是碰巧路過而已。”
“路過?哼!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就是來偷聽的!”
馮先生可謂是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厲聲說道:“罰你去打掃書閣,以後別再讓我發現你躲在這裡偷聽,若有再犯,你就別再來我們書院打雜了,幹活不好別說是工錢,連一篇文章都不給你看,一個字都不教你寫,滾!”
“是,學生告退!”
話音落後,教室裡的學生頓時譏笑四起。
“一定又是陸鳴那廝跑來偷聽咱們讀書來了,這一次被馮先生罰去打掃書閣,可有他好受的。”
“不過是一個寒門子弟,還妄想在咱們書院學點知識考中童生,呵,不自量力。”
“雖然這廝沒什麼本事,不過這份好學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不過可惜,生不逢時,他想考中童生出人頭地,以他現在的進展,最快也要五年的時光。”
“寒門子弟而已,命中註定就是又窮又沒學問的人,還想考童生?下輩子吧!”
教室裡的學生冷嘲熱諷,對此不以為然。
他們口中所說的“陸鳴”,正是方才在窗外偷聽的十六歲少年,身穿破布衣衫,雖然生得劍眉星目,此刻卻和打雜的夥計並沒什麼兩樣。
而實際上,陸鳴正是透過給書院打雜的方式,不僅能獲得一點生活費用,還能夠讓書院裡的先生教他習字讀書。
江縣書院是本縣唯一的書院,陸鳴家裡平窮沒有錢買書,也沒有銀子請先生,所以只能用這種方式過著艱辛的生活。
陸鳴在書院中,已有三年的生活時光。
為了能夠考中童生出人頭地,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也是最艱難的路。
儒道共有十大境界,分別為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聖、亞聖、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