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基石撐著下巴:“所以你現在覺得創作很困難嗎?”
“那倒不是。”全志龍看見那桌吵鬧的中學生終於走掉了,他也感覺自己的耳朵像逃過一劫似的,“跟方時赫pd合作的時候,或者按照要求給偶像團體創作的時候,只要有明確的曲風,那種大團隊的合作,我居然顧慮會少一些。”
鄭基石沒想到平時看起來最遊刃有餘的全志龍居然內心是這樣想的。
“反倒是一個人坐在工作室裡,想著做油管頻道改編的時候,會考慮很多。”全志龍捏著鼻尖,“很奇怪吧,一開始只是鬧著玩似的想試一下水。結果反而變得成了枷鎖。”
這是全志龍第一次在他面前坦白出這種進退兩難的困惑。
鄭基石不由得端正臉色:“那你現在是怎麼想的?”
“不知道。”全志龍想,“反倒沒什麼自信了。”
他的確知道這十來年大眾所喜愛的流行口味,也能夠按照每年變化的審美像寫命題作文那天地創作出新的歌曲。
但偶爾也會想要離經叛道一點,嘗試從前沒有試過的風格。
為什麼他不能成為那個改變聽眾取向的人呢?
可是這段嘗試期的資料就是非常現實地表明瞭——他對自己的實力有著超出實際的高估。
鄭基石沉默了那麼一會兒。
說什麼“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就當成玩一樣去做”是不可能的,百萬的訂閱量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全志龍也不可能把音樂當成瞎胡鬧的東西。
“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音樂風格很超前。”鄭基石把牛肉剪開,“剛開始認識你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你的創作習慣和創作風格,有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全志龍不敢說自己其實已經在很努力地收斂了,但十幾年養成的音樂創作習慣短期內他是沒辦法全部都像電腦刪除程式那樣刪除的。
“合成器,小鼓點,節奏,樂器……這些一般的聽眾聽進耳朵裡就是大聲小聲安靜吵鬧的區別,”鄭基石又補充,“當然,肯定也有一些很厲害的人會聽出來你使用的鼓點和編曲的樂器是什麼風格,從而也會有許多專業性的評價。油管這個東西吧……怎麼說呢,我感覺反饋比作品更重要。”
這確實是今後短影片的大趨勢。
比起歌曲本身的藝術性,絕大多數的人會更加看重歌手的流量和旋律的洗腦程度。
相較於他們這種越來越沉重的話題,之前被注意到的那桌練習生所聊天的內容就截然不同了。
“我剛才好像看見了gd前輩。”樸燦烈壓低聲音對著同桌的吳世勳和金鐘仁道,同時立即按住坐在自己同側準備探頭去看的金俊勉。
吳世勳跟鄭基石正好算是背靠背坐著連在一起的卡座上,那一瞬間他感覺自己的脊背就被僵住了:“gd前輩和誰一起吃飯啊?”
“看發色好像是siond前輩。”樸燦烈本來音域就低,他又刻意往下壓著。
其他三個人不得不湊近腦袋才能聽清楚他說些什麼。
金俊勉為難道:“我們應該不用去打招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