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說揭不開鍋,現在鎮上揭不開鍋的人家幾乎沒有了,家家戶戶隔三差五都能吃上肉,只是大女兒家沒有餘錢而已。
現在大女兒至少不需要孃家接濟,鄧細妹已經十分欣慰了。
可是她要是把項鏈拿出來跟別人炫耀,倒像是在點其他沒給自己送金飾的女兒一樣,這可不是她想要的。
不管女兒送她什麼,她都會很高興很欣慰,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炫耀的心有時候是會悄悄冒出來,但她腦子還沒糊塗,可不想因為自己這點虛榮心,讓女兒之間互相攀比起來。
二女兒送她金項鏈的時候是私底下送的,沒當著別人的面送,還叮囑她別讓除了她爸之外的其他人知道,鄧細妹就明白二女兒的想法跟自己一樣。
他們兄弟姊妹之間,能和和睦睦互相幫助,鄧細妹就很滿足了。
事實證明,趙如月兄妹幾個多預備幾桌的決定是正確的,還真有那麼多人來了。
這次辦整壽,可讓鄧細妹在街上老年人群體裡,被羨慕了很久。
鄧細妹長一段時間,在街上走路都帶風。
後來不是沒人辦整壽規模比她更大,但她依然一直記著孩子對自己的這份孝心。
壽宴當天,十桌人幾乎都坐滿了,趙如月兄妹幾個還擔心再有人來菜不夠,好在該來的人都來了,臨時來的人只有幾個,除了自己聽到訊息帶著禮物上門的幾個。
另外幾個就是她哥的朋友,經過門口正巧被她哥看到,聊著聊著他哥自己把人拉進來一起吃飯了,第十桌沒做滿,但提前預備的菜都用上了,沒浪費。
倒是主動上門來的人讓趙如月有些意外。
臨時帶著禮物主動上門的那幾個,說起來確實跟她孃家有點沾親帶故,但是其實以前真沒怎麼接觸過。
那幾個人家早搬到省城去了,跟她父母互相來往都不太多,更別說趙如月。
她長這麼大,跟那幾家人見面的次數不超過五次,以前她父母過五十整壽,他們可沒主動來。
那幾家也只有過年的時候,隔個一兩年,回來走一次親戚,還有她三叔以前過五十整壽的時候來過。
也不是說人家發達了,看不起她家窮才這樣,而是她家跟他們幾家已經是遠親,以前他們來走親戚,也只是去拜訪家族裡有輩分比她爸還高的老人的人家。
他們幾家一起請親戚們吃飯的時候,同族的每家只派一個人去吃。
要不鎮上這麼多同族親戚,每次有遠親來,所有人全都一起去吃飯,也太隆重也太麻煩了。
一般這種不太熟的遠房親戚來,吃飯的時候不是她爸去就是她哥去。
所以他們幾家這次主動派人來給她母親祝壽,他爸和他哥倒是跟這幾個人還算說得上話,不至於尷尬。
讓趙如月意外的是,過年的時候,他們來都是不過夜,吃過晚飯就開車回省城。
這次竟然在跟他們血緣關系比較近的親戚家住下了,第二天又特地去了她孃家一趟,請她哥給她打電話問問,她那邊有沒有空,他們想上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