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寧紹德的單位,十分有人情味地,把他調到了學校後勤比較輕松的崗位。
這崗位對於不差錢,只是想有一份工作混混日子的人來說,也許是個不錯的崗位。
但對於葉菁和寧紹德來說,被調到閑職無異于晴天霹靂。
不能在教學一線教書,首先課時費肯定是沒有了,績效更少了,想評更高的職稱也難了。
事業約等於是停滯狀態,只能在那個崗位待著養老,等退休,工資待遇完全跟以前沒法比。
而他們還剛買房,都還沒來得及裝修。
這下還房貸的壓力,全都壓在了葉菁的身上。
葉菁感覺天都塌了,壓力前所未有的大。
於此同時,鎮上還不斷傳來好訊息。
榕溪鎮河對岸的村子附近山裡,一個被村裡人稱為大漏鬥的地方,被確認為天坑地貌。
天坑底下的風景神秘奇險,彷彿童話中的地底原始森林世界,震撼人心,盡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市裡打算將天坑開發為景區。
這事趙如月記得,上輩子也有。
但沒他們榕溪鎮什麼事,因為上輩子縣裡是直接從縣城修了一條路直達那個村子。
不過即使修了路,從縣城到那個村子的距離也挺遠的,開車需要大概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從村子去天坑景區又要坐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縣城到村子的路還行,但從村子到景區的路就不怎麼樣了。
這段路在山區,偶爾會有落石,山路還彎彎繞繞的,有幾年下大雨,引發了泥石流,前往景區的路還被截斷了,景區只能停止接客,先把路清理出來,耽誤了不少事。
這輩子這件事卻也不一樣了,這次竟然也捎帶上了他們榕溪鎮。
說是要把榕溪鎮打造成一個古香、古色、古樸的旅遊古鎮,跟對岸的天坑聯動起來,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可玩性。
他們的房子和他們這些原住民本身,以後就是古鎮景點,屬於景區的一部分。
村集體跟開發公司一起合作開發景區,他們這些原住民以場地入股,也就是以房子入股,以後每年都能得到分紅。
他們本身配合景區,做出相應的裝扮和言行,也算是一份工作,又能有一份收入,甚至可能還會給他們交社保。
至於具體的情況,還得開會商量後才能定下來。
趙如月想到火車站新址,心裡暗自猜測,這些改變是不是跟火車站新址距離鎮上比較近有關。
外地的遊客如果坐火車來,等到鎮上的那段路修好後,遊客出了火車站,花不了二十分鐘就能到達鎮上。
到了鎮上再去碼頭坐船,要不了十分鐘就能到達對岸那村子,花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坐船還能遊覽江上與兩岸的風景,他們榕溪鎮的這條江風景還是挺不錯的。
這樣一來,遊客又能多一個可以玩的專案,還能繼續擴充套件一些別的,比如釣魚、吃現釣現宰的河鮮、坐船去上游看瀑布、去淺水區域撈魚、撐竹筏玩等等漁家樂小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