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幹脆就通知那天登記了名字的人,一天後就去縣城面試,打算速戰速決。
不過丁珉的侄子丁勇,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鎮上的店幫忙。
寧紹明早上剛好有空,就順便教他了,第一天也不教難的,就教他覺得最簡單的煮米粉和炒米粉。
煮米粉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看起來只要不是廚房殺手,煮的時候也別分心,就能把米粉煮到合格的水平。
但是如果不用心,很容易就會把米粉煮爛,火候和出鍋的時間控制不好,也會讓米粉看起來好像沒被煮爛,但客人用筷子夾了要挑起來的時候,一挑就斷,那樣的米粉口感就不好了。
炒米粉比煮米粉更考驗技術,一次兩次能做到粘鍋也不行,得保證絕大部分時候都不粘鍋,還得炒得看起來油潤,吃起來卻不油膩。
丁勇沒想到看起來簡單的活,只是看起來簡單,裡面的門道也不少。
第一次煮米粉的時候,他認認真真地看錶,盯著火候和時間,出來的成品還不錯。
成功之後,就覺得這個活真是太簡單了,自己一學就會,結果第二次懈怠了一點,米粉就糊底了。
第三次又認真起來,才沒重蹈覆轍。
可是煮每一份都要看錶的話,也太麻煩了,別人都不看錶,而且放多少調料也不用像他一樣小心翼翼地,人家全憑感覺。
這時候丁勇才覺得,看起來簡單的東西,想做好也不容易,尤其是這東西是用來賣的,做得一般般都不行,必須得每一份都好好做,都做好才行,不然那麼多店,憑什麼選你家吃呢?人家客人可是花了錢的。
不過寧師傅教得很認真,很仔細,簡直就是掰開了揉碎了地去教,語氣也很平和,沒有說過一句髒話。
不像他以前遇到的那些師傅,囫圇教過一遍就讓他自己去做,做錯一點就罵,步驟不按照他教的來,也會被罵。
但是那些步驟,其實並不嚴格規定必須要那樣做。
就像一碗米粉裡,客人要求蔥花香菜都放,先把蔥花放進去,還是先把香菜放進去,或者蔥花香菜一起放炒勺裡,再同時放鍋裡,根本沒什麼區別。
只要成品沒問題就行,可最後他成品沒問題也被罵,那些師傅罵人的話還特別髒。
可現在,他有一碗米粉裡的豬雜煮得過了火候,那豬粉腸老得跟膠鞋底似的,咬都咬不動,也沒被罵,只是被善意地調侃了幾句。
丁勇的學習勁頭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但沒減弱,反而更想學好了。
寧紹明做其他東西的時候也讓他跟著看,時不時叫他搭把手。
丁勇看過才知道,涼皮只是看起來像是切得比較寬的米粉,實際上做法和原料,跟米粉根本不一樣,步驟也更多,怪不得鎮上別家餐飲店只能模仿配料,卻做不出那樣的口感。
還有做麵包,那個更複雜,寧紹明告訴他:“一開始每一種食材原料的配比都要記,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等你學會後,自己也可以試著去創新。”
這一天,丁勇光是看都看得眼花繚亂,但他激動的心情卻反而沉澱下來。
一開始想的,學會手藝後馬上出去開店的想法,也沒有那麼迫切了。
他也終於理解了,為什麼寧時春現在學會的東西,明明也可以支撐起一家餐飲店了,還是不著急出去開店,因為要學的東西還多著呢!
丁勇在寧紹明這裡學的前幾天,丁珉和丁勇的父母也悄悄來看過幾次,沒讓丁勇發現,不過寧紹明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