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生意還是被影響了,必須得想個辦法才行。
趙如月瞭然:“以前我們家攤子賣的東西,在夜市街是獨一份,所以價格定得高一點也有人賣,現在有了競爭者,想要讓生意回溫,要麼降價,要麼就得換別的東西賣了。”
寧紹明覺得降價不算個好方法:“我們在那邊擺攤一段時間了,熟客有很多,以前人家一直花比較貴的價格買,現在竟然降價了,多花錢的客人可能會心裡不舒服,還不如把家裡的小玻璃杯全部清掉後,不賣這個了,換別的東西賣。”
趙如月點頭,覺得這樣也不是不行,不管是降價還是換東西賣都有利有弊,端看他怎麼去考量。
“你想好賣什麼了嗎?”趙如月問。
寧紹明說:“想好了,就賣麵包。”
趙如月沒反對,但有點不太理解:“大晚上賣麵包?”
“我觀察過了,縣城很多面包店開門時間都在上午十點之後,但是大部分人上班時間都集中在七點到九點半之間,很多客人跟我抱怨,早上不想吃粉面、包子、油條的時候,想買個麵包吃都買不到,提前買回去放的時間太長,第二天又不新鮮了,我就覺得晚上到早上這一段時間,有點搞頭。”
客人的抱怨不能全聽,也不能不聽,需要自己分辨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
寧紹明說到麵包店裡的事,總是兩眼放光:“我們店裡的一些麵包,價格不貴,成本和利潤已經壓到幾乎是最低了,這一部分圖的就是一個薄利多銷。
做麵包的門檻也比做缽仔糕高一些,這樣到夜市街擺攤,就算再出現同樣的攤子,不會一下子出現好幾個,也不怕別人再降價跟我們競爭,我們自己又有店,去夜市街擺攤算是賺個外快,順帶宣傳一下自家的店。”
之前賣缽仔糕是臨時起意,這次寧紹明打算做長期的買賣。
這次換東西賣之後,就一直在夜市街賣麵包蛋糕這一類的東西了。
以後最多會根據東西受歡迎的程度和攤位的保持新鮮感,換一兩樣,或者增加、減少一兩樣,但不會再換不同的食物型別。
他繼續說道:“以前總說吃隔夜的東西不好,但是你想想,麵包早上做好,別人上午買回去,放到下午或者晚上才吃,是不是也過去了好幾個小時?那我傍晚做好麵包,別人買回去,放到早上起床的時候吃,其實時間上跟早上做好放到下午或者晚上吃也沒太大區別。”
“既然你想好了,那我支援你,就是你可能會很累。”
“放心,我會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你也是,一直低著頭修理東西,也要是不是站起來走走,看看窗外。”
兩人說這話,家裡孩子突然冒頭:“我會監督媽媽的!”
說話的是寧時夏,這孩子總是愛蹲在某個地方玩,有時玩蟲子、有時玩玻璃珠子或者她的寶貝飛機模型。
很多時候大人不特地去看就注意不到她。
趙如月捏捏女兒的臉:“今天不玩你的小玩具了?”
寧時夏舉起手裡的小木塊:“在玩,爺爺幫我做了新的。”
寧紹明拿起來看:“沒想到你爺爺還有這個手藝,我小時候,他可從來沒給我們做過這些。”
不只是他,他哥哥姐姐們也沒收到過這樣的小玩具,要不他不可能不知道。
寧時夏嘿嘿笑:“爺爺最疼我,爸爸媽媽,我想把收音機拿去給爺爺聽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