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寧丹萍本人之外,只有趙如月和寧紹明兩個人知道,連寧時春都不知道。
星期六和星期日有寧丹萍的幫忙,再加上有時候趙如月娘家媽也會帶著她外甥和外甥女們來幫忙,她不在的時候店裡也沒出過亂子。
趙如月對寧丹萍道:“你怎麼起那麼早,你們這個年紀還在長身體,應該多睡覺,我七點四十才出門,你等我出門的時候再接手店裡的事都行。”
寧丹萍笑了笑說:“沒關系的三嬸,我也就是偶爾起這麼早。”
她哥會手藝,一個月也才拿三百五十的工資,她一天拿十塊錢,要是幹一個月就是三百,只比她哥少五十,不多做一點總感覺對不起叔叔嬸嬸給自己開的工錢。
寧丹萍卻忘了,他哥因為是跟自家親叔叔學手藝,不用花錢學,還能拿到工資,已經算很好的條件,她在店裡幫忙,也就能得到一點幹服務員和收銀員的經驗,他們倆的工資是不好這麼比的。
寧丹萍快十六歲了,但因為之前成績太差,被留級了,所以還在上初二。
鎮上有很多她這個年紀,甚至比她還小的孩子,已經借了不出去打工的成年親戚的身份證,跑到大城市進廠打工掙錢去了。
原本她也是走的這條路。
她要是滿十六歲出去,年齡也合法了,連身份證都不需要借別人的。
但寧丹萍已經不太想走這一條路。
如果說以前的她是唯唯諾諾、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裡,只知道隨大流,成績不好就出去打工的話。
自從那次趙如月去鎮初中找她,離開前讓她有時間多去圖書館看書後,隨著她讀到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她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繼續讀書。
至少要拿到一個比初中高的文憑,會一個能安身立命的技能。
寧丹萍以前的成績在學校裡只能說不是倒數,現在經過努力,提升到了中游水平,但到這個階段,她已經開始感覺到再把成績往上升很吃力了。
寧丹萍有目標後,特地去問過老師最近幾年高中和大學的分數選。
然後就放棄了這條路,她知道自己上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大學,甚至不一定能考上大專。
於是在上次跟趙如月去過一次縣城的中專校園後,她就把目標定在了那裡。
可現在讀中專已經不免學費了,她但家裡現在這個樣子,恐怕供不起,大概也不會供她繼續讀,想繼續讀書就得自己想辦法,自己為自己打算。
所以寧丹萍即使覺得自己吃住在叔叔嬸嬸家,已經是佔了很大的便宜,也還是強忍著心裡的羞愧感,厚著臉皮接受了叔叔嬸嬸給自己的工資。
以前寧丹萍擔心自己攢下的錢被家裡發現沒收,是有想買的東西。
現在她想買的東西已經買到了,又把工資放在趙如月那裡攢著,是為了自己的以後。
但是寧丹萍不知道,站在趙如月的角度,只覺得家裡的店有個知根知底、還勤快能幹的人幫忙有多難得。
那真是給她們家省了好多事,所以給出去的那點工資,在趙如月看來根本不算什麼。
王海燕對寧丹萍的教育有問題,但是趙如月也不得不承認,她確實教出了一個很會幹活的女兒,只是太過利他卻不利孩子自己。
趙如月知道王海燕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對,但現在她的兩個孩子都這麼大了,知道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