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祭祀 理發
忌:出行
她竟然真的回到了自己青春尚在的、最年富力強的年歲。
趙如月盯著今天這一頁日歷看到眼睛發酸,眼淚順著臉頰往下淌。
直到門口的防盜鐵門被人拍了幾下,她才猛然回過神。
有個女人在外面喊:“如月,趙如月,你起床了嗎?”
趙如月急忙擦掉眼淚,清了清嗓子問:“誰啊?”
“是我啊,怎麼才一晚上沒見,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
趙如月:“……”
過去那麼多年,即使是一直有聯系的熟人,上了年紀後聲音也會有些變化,習慣了熟人老年時的樣子,她還真不太能聽出來這個年輕的聲音到底是誰。
房子的門最外層是防盜大鐵門,裡層是有些老舊的普通木門。
零幾年的鵬城,城中村的治安可不算好,很多房子都會這麼裝。
安全起見,即使對方應該是熟人,趙如月也只開啟裡面的木門。
看到來人的臉,趙如月仔細想了想,終於想起這人是誰,也免不了想起一件與這人相關的,被塵封在記憶中,不太願意回想的往事。
即使怒火與怨氣被時間沖淡,可每次一想到上輩子發生的一件事,趙如月就不太想搭理她,總覺得她找自己肯定沒安好心。
只是那件事應該還沒發生,她們現在既是老鄉又是一個廠的工友,平時接觸得多,關系不錯,算是好朋友了,自己不好無緣無故不搭理人家。
在外打工,老鄉都愛跟老鄉抱團,租的房子也很近,圖一個出門在外,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互相能有個照應。
周圍租住的都是熟人,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傳回老家。
她突然跟好朋友翻臉,除她丈夫外的其他人,肯定會覺得她莫名其妙,是她不對。
十幾年後很多人認為‘老鄉見老鄉,背後來一槍’出門在外最容易被老鄉坑。
可現在這時候,大部分老鄉相對來說是比較靠譜的,大家篤信‘出門在外靠朋友’,像盧秋英這樣的人是有,但不多。
這年頭各種資訊獲取和流通,不如後來的全民網際網路時代快捷方便。
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出來遙遠的外鄉打工,順利的話,回老家就會帶挈老家的人一起來,換工作也多是靠老鄉、熟人幫忙介紹,她跟丈夫也是這麼出來的。
趙如月心裡很清楚,這時候在同鄉人裡的名聲還是挺重要的,現在這年代,她不可能不跟其他人來往。
畢竟活了那麼多年,別的不說,在外人面前裝裝樣子對她來說不難。
於是她壓下心裡的不適,應付起來人,看看她想耍什麼花樣。
“原來是秋英啊,”趙如月打了個哈欠,用手揉眼睛,以掩飾自己流淚後泛紅的眼眶,“我還沒醒困,剛才沒聽出來是你的聲音,你怎麼一大早就來了?”
盧秋英嫌棄地瞥她一眼:“還早吶?你看看現在幾點了,昨晚說好一起去步行街逛逛,你不會忘了吧?”
趙如月有點忘了現在步行街的店鋪幾點開門,但肯定不是早上,盧秋英這麼早來找自己,八成不是為了去逛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