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親倒是個哲人。平日以為寺人衿對情事懵懵懂懂,沒想到肚子裡竟藏有這般見解。
“君主!”寺人衿的臉窘得發紅,跺腳急道。
我收起笑,坐直身體,看著她,問:“寺人衿,你如今可有二十五了?”
寺人衿一怔,答道:“小人入冬便二十六。”
我點點頭,想了想,問:“你今後有何打算?與其一世為婢,可曾想出宮?”
寺人衿臉上一白:“出宮?”
“然。”我笑道:“我返杞後便同宮伯說,待我出嫁後便放你出宮如何?”
杞國的宮人同別處一樣,大致可分三類。一類來自鬲人,挑選來從事繁重的力役;一類來自民間,負責打理宮中的日常雜務;還有一類則是來自貴族女眷,在後宮充任世婦。寺人衿屬於第二類,以她的身份不可能成為世婦,將來極可能會隨我去梓。畢竟背井離鄉,我覺得該讓她對自己的去向做個選擇。
寺人衿卻搖頭:“小人不願出宮。”
我愕然:“為何?”
寺人衿嘆道:“小人父母早亡,十歲便入了宮,雖兄姊,卻是各有家室,小人出去,卻已然無處安身。”說著,她看向我:“小人知道君主一心為小人打算,只是小人在宮中慣了,若出去,卻不知該如何生活,還不如跟隨君主,可圖安身不說,將來做個侍母也好。”
“侍母?”我再度失笑,這寺人衿倒是想得遠。
“寺人衿,”少頃,我收斂起笑意,看著她,道:“你我皆為女子,若說要圖安身,我何嘗不是一樣。你母親所言固然有理,只是世事如何,本也不隨我一廂情願,不若順其自然。”
寺人衿愣愣地看著我,半晌,道:“君主真怪哉,我比君主多了許多歲,卻不像君主想得這般曲折。”
說我世故嗎?我像觪一般挑挑眉,不置可否地揚起嘴角。
“小人不管,”寺人衿轉過頭去:“夫人要小人照顧君主,君主將來去何處小人也要跟著。”
到夜裡,月亮升上了半空之後,姬輿再次來了。
“欲出去否?”他一進門便問我,似興致勃勃。
我訝然,看看天色:“如今已是漆黑,可往何處?”
姬輿笑笑:“辟雍也有通明之處。”
我想了想,有姬輿在,晚上有什麼大不了的?莞爾道:“去。”
姬輿彎彎嘴角,轉頭叫寺人衿去給我拿件裘衣來。
寺人衿面有猶豫,卻不敢阻攔,依言拿來皮裘給我穿上。她一邊給我係衣帶一邊望著我使眼色,似在提醒我不要忘了白天裡她說的話。
我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又笑盈盈地由姬輿拉著出了門。走到馬前,他先上去,俯身一手環住我的腰,穩穩地把我撈起放在身前。
只聽他一聲低叱,驪駒揚起四蹄,向前奔跑起來。
光線微弱,夜風帶著濃濃的秋涼,呼呼地掠在耳邊。姬輿控住韁繩,不讓馬跑得太快,又伸手攏緊我身上的裘衣。
“可覺寒冷?”腦後響起他的聲音,我搖搖頭,將雙眼盯著前方。從來沒在這樣的夜裡騎過馬,黑暗像一塊巨大的幕布,不斷在眼前鋪展開,只覺危險而刺激;身後,姬輿的胸膛寬闊,手臂牢牢地環著我,心跳有力地傳來,卻又那樣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