觪看著我狡黠地笑,語氣一轉:“不過,若不欲動武,姮所說之法確是極好。”
這還差不多。我得意地說:“那自然。”
如虢子所言,濱邑確實很小,是蘇國邊鄙的一個小邑。聽觪說,商朝時,這裡曾是一處屯糧的要地,不過周朝建立後被廢棄了,故而雖只是普通的小邑,四周卻仍有低矮的城牆。
濱邑的位置在濟水與黃河之間,說是濟水邊,其實離黃河比較近,站在視野開闊的高處,可以望見虢國的山巒。
不出所料,我們在這裡見到了衛佼。到達的時候,她跟在邑君和夫人的身後,一臉驚喜地看著我。
“使者說杞國太子及公女將至時,我就猜到是姮,果不其然。”各人見禮完畢,衛佼拉著我的手,笑意盈盈。幾年不見,她的樣子長開了許多,梳起發髻,樣貌更動人了。
“佼別來無恙。”我笑道。不自覺地瞥向觪,發現他正在一旁靜靜地看著衛佼。不期地,觪碰上我的目光,微微一愣,隨即轉開眼,若無其事。
衛佼沒察覺到什麼,熱情地與邑君和夫人一道把我們請到堂上。
眾人在席間落座,邑君吩咐家臣呈上膳食。他與子鵠是同母兄弟,三十開外的年紀,跟子鵠一樣身材魁梧,臉卻和善得多,對人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觪也很禮貌,舉止有度,主賓之間氣氛融融。
膳後閑談,觪提到此行目的,向邑君打聽散父。邑君想了一會,將他所知道的說了一遍,卻與王孫牟所言大致相當。
“時日久遠,小臣也只知道這些。”他抱歉地說。
觪不以為意,謝道:“多謝邑君相告。”
散席後,夫人和衛佼親自領我到居室中休息。寒暄了幾句,夫人離去,衛佼卻留了下來,拉我在榻上坐下說話。
衛佼端詳著我,笑著說:“當年姮與我在朝歌相識,二人俱是總角,如今再會於濱,可都及笄了。”
我笑了笑,看著她:“佼與夫君過得如何?”
佼臉上微微漲紅,道:“夫君待我甚好。他如今有了封邑,又在國中為臣,事務繁多,卻也每日得了空就來陪我。近來又是田獵又是大蒐,夫君無暇分神,怕我寂寞,恰好長嫂邀請,便送我來了濱。”她望向我,笑道:“佼有今日,還須謝姮。”
“姮當年也不過說了兩句。”我有點不好意思:“商鵠可是隨後便向衛伯提了親?”
衛佼莞爾:“他那時尚根基淺薄,何以提親?所幸一年後他正好封邑,我才讓他去提。”說著,她嘆了口氣,笑笑:“那時我當真著急,母親甚為不喜,說他不過一小邑之君,竟也敢求娶。我幾乎要與她鬧起來,幸好君父終是同意了。”
我柔聲道:“殷八師商鵠之名,遠近皆聞,衛伯又是重賢之人,豈會不許?”
衛佼頷首:“正是。”
我微笑。早聽說子鵠能力出眾,又身為商王後人,這些年憑借戰功在商人間積攢了極高的威望。衛國是商人故地,又駐著殷八師,分析起來,王孫牟此舉倒也不虧。
如計劃中的,接下來的日子,觪和我住在了濱邑。
這次出門是為散心,離國時,觪準我把綺也帶了來。白日裡,觪在田野中看渠,我就帶著綺在四周逛,它似乎很喜歡野外,跑起來總覺得比平時帶勁。我嘗試著坐在它背上,在平坦些的野地裡小跑,享受這難得的自在時光。
觪做事極其認真,他總拿著根竹竿,這裡比比,那裡量量。我建議他將渠的面貌大致作個圖,標明走向和長短以及周圍的環境,他覺得有理,帶來木板,看好了就在上面勾畫。
時間一天天過去,不久,外面傳來訊息,衛伯田獵結束,領殷八師往成周參加周王的大蒐,從周道上過去了。
我見觪的圖做得差不多了,問他什麼時候回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