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村這個年過得很熱鬧,小孩兒多,反正就沒消停過。
同時,趙淩風也收到了曹二公子讓人送來的信,關於琉璃糖在各地的反饋。
主要是京都,中南和府城。
……
京都
但凡是有錢有勢的人家,今年過年家中都擺出了琉璃糖來待客,若家裡沒有,都是要叫人笑話的。
還有些運氣好,或官職極高的,則是買到了棒棒糖,這部分只是極少數,更多的棒棒糖從一入京就叫人把大半給買走了。
買到棒棒糖的正是當今皇上最寵愛的長公主琉玥公主,長公主財大氣粗,十兩銀子一盒的棒棒糖,一開口就要走了一千盒。
然後轉天就發了帖子請京中的公子小姐們赴宴。
棒棒糖在宴上大放異彩,成了好些閨中小姐們的心頭好。
但更讓他們在意的則是那裝棒棒糖的盒子,盒蓋上有畫,湊在一起不是詩,就是一些俗語;最長的一個竟講了一個故事,算不得多精細,卻著實有意思。
棒棒糖在京都一戰成名,隨後等這些公子小姐們再想去買時,發現竟買不到了,說一共就來了一千五百盒。
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買琉璃糖,琉璃糖雖然也是新奇吃食,但有棒棒糖珠玉在前,就很難入這些公子小姐們的眼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打聽棒棒糖從何而來,就連裝棒棒糖的盒子都炒出了極高的價格。
反正是趙淩風聽了就會眼紅的價格。
中南也差不多,有權的人比不了京都,有錢人多不勝數,別說棒棒糖,就是琉璃糖也引起了紛爭,這種能代表面子地位的新鮮玩意兒,永遠不缺願意為之買單的人。
比起這兩個地方,府城就溫和了許多。
隨信而來的還有一張百兩面額的銀票,大約是自己賺太多,趙淩風報的價格太寒酸,曹二公子有些於心不忍,所以多給了點。
信中提到讓他再做些糖,看這架勢,哪怕過了年生意也好做。
趙淩風給回了信,除開喜糖,他上半年是不打算做別的糖了,下半年再說。
但酒樓飯館可以多合作一些,臘味和豆製品也是能賺錢的。
趙淩風這邊回完信就去找了村長,過完年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村長,我想在村裡修一個專門做黃豆醬的作坊,一個做豆製品的作坊。要修大點,地方寬些,村裡可有合適的地方。”
作坊開在村裡,那就意味著全村人都有機會賺錢,沒地方村長也會找出地方來,自然連連頭,“有,有好幾處,我帶你去看看?”
村長滿臉喜意,問起趙淩風今年要做多大的生意。
趙淩風笑道:“還沒開始呢,我也不好說,不過肯定能比去年賺得多。”
村長是不知道趙淩風去年賺了多少錢,但他知道洪山村的人過年前那兩個多月就沒歇過。
如今看,是要輪到他們東石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