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淩風去搬了一壇子黃豆醬出來,讓柳二回家取個小壇來裝,“江安樓也可以問問,這黃豆醬用來做紅燒雞紅燒魚都不錯。”
“那這黃豆醬如何賣?”
“一斤比醬油貴上三個銅板吧,”醬油和醋這些調味品這時代已經有了,只是價格不便宜,一斤醬油都快能抵上一斤豬肉了。
不過醬油耐用,一斤能用上好幾月,對百姓來說是很劃算的。
柳二擔心這個價格太貴了些。
趙淩風就給他出注意,“二哥你可以去做一個勺子,按勺賣,一勺兩三個銅板,讓自個兒端著碗來裝,一次性出的錢少,他們便不會覺得太貴了。”
就是一種心理意識,總覺得分期付款比一次性給總價要更便宜。
對不怎麼富裕的人來說,掏小錢爽快,掏大錢就得思前想後半天,實際上小錢掏多了,一算總數,可未必比大錢少。
柳二是個行動派,當天就按趙淩風說的法子去鎮上賣黃豆醬去了。
他還帶了些蘿蔔條,讓來問價的人用蘿蔔條蘸著黃豆醬嘗味道,一嘗,買的自然就多了,他帶去的黃豆醬還不夠賣的。
至於江安樓那邊,燻幹和黃豆醬都收了,江安樓老闆給錢爽快,柳二說了價他一點也沒還,只是想把合作期限延長,保證供應量。
這事柳二不好做主,說回去轉告趙淩風,問問他的意思。
江安樓老闆轉身就去買了兩斤肉和兩斤點心,讓柳二帶回去送給趙淩風,就連柳二自己都得了一包點心。
柳二回來後同趙淩風說起,“這江安樓老闆是真把你當財神爺了。”
趙淩風倒也不謙虛,“說不定我就是?”
趙淩風收了東西,讓柳二轉告江安樓老闆,“今年可以一直供應到過年,明年再重新簽契約。”
“成,”柳二應下,然後告訴趙淩風,“那黃豆醬和燻幹都得多做些,我看今日江安樓生意好的很,而且我在街上賣的黃豆醬也被人搶著要。”
趙淩風笑笑,“放心,我娘已經開始賺錢了。”
柳二走後,趙淩風就讓趙石頭把李翠喜叫來了,讓她將燻幹的法子也教出去,燻幹是當初在趙老四家做的,李翠喜幫過忙,知道怎麼做。
“再同來學的人說,我年前要三百斤燻幹,要三百斤豆腐幹,讓他們學會了就動手做,多做些也無妨,留著明年賣。”
李翠喜還挺擔心,“你要得急,後頭學會的可都沒時間做了。”
趙淩風沒提解決的法子,只道:“那你給想想,怎麼讓後學的人也不吃虧?”
李翠喜以前沒碰到過這種事,一臉茫然,只是不管她怎麼看趙淩風,趙淩風都不說,她只好愁眉苦臉地回了家。
不過第二天,李翠喜倒給了他一個驚喜,她來找趙淩風,讓他幫忙算了筆賬,三百斤的量分給要跟她學做豆幹的人家每戶能分多少。
還同趙淩風解釋,“這剛開始學,肯定有早有晚沒辦法,只能從每戶都買一樣的量,這樣才沒人吃虧。”
“往後那就看他們各家的本事了,誰勤快誰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