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兒。”
韓章一襲紫袍走出大殿,身邊跟著兩人。
一人五十有餘,脊背挺若青松,兩鬢斑白,一身紫袍。
一人年近五旬,卻並不顯老,一身五品紅袍。
“王公,張公。”江昭恭謹行禮。
那一身紫袍,挺若青松的老者,乃是曾欽點江昭為策問第一名的禮部左侍郎王堯臣。
那年近五旬,一身紅袍的官員,名為張方平,曾任翰林學士、左副都御史等官職,因慶曆新政一事,遭貶十餘年。
前些日子,韓章找了宰輔大相公富弼相助,方才讓其以五品官身歸京。
“哈哈!無需多禮。”張方平上前扶起江昭,一臉的欣賞意味。
誰又會不喜歡一個懂禮貌的狀元郎呢?
扶起了江昭,四人一齊緩步往宮外的方向走去。
“昭兒怎麼看?”韓章撫須問道。
“看不清!”江昭如實答道。
“那黃景,若說是邕王的人,冒出來倒也合理,可官家剛說了他就冒出來,直言要舉薦邕王,未免偏蠢。”
“若說的兗王的人,冒出來栽贓倒也合適,可誰又能斷定呢?”
“不過,若說他是單純為了勸諫官家立嗣,打死我我也不信。”江昭補充了一句,排除了一種可能。
赤子之心,騙鬼呢?
不是誰都是海瑞的!
“哈哈!”
“有道理!”
王堯臣、張方平兩人齊齊一笑,眼中都有欣賞意味。
這種從大局上通盤考慮的習慣,實在是不錯。
江昭搖頭,有些疑慮∶“就是不知,這事是不是還有某位閣老的手筆。”
這件事,涉及三個結果的可能性。
其一,這事沒有任何一方的謀劃。
黃景是單純的忠臣孝子,為國憂心,舉薦邕王,卻不曾想致使事情弄巧成拙,讓君王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