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十五章 科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五章 科舉! (1 / 4)

新歲一過,已是嘉佑元年末。

江岸,三三兩兩的學子聚在一起,一起交談說笑,談天說地。

此外,也不乏親人朋友,都在道別。

不少學子已是知天命之年,舉止間透露出些許滄桑。

一些則是不惑、而立之年,舉手投足間要自信許多,不時走來走去,人脈似乎很是廣泛。

少許學子是弱冠之年,或許是常年讀書的緣故,舉止間少了些世俗氣質,更多的是書生雅氣。

一眼望去,足足兩三百位學子。

而這些學子,無一不是舉人之身,都是有機會做官的人。

因此,不乏一些身著官服的官員來回走動,和和氣氣的交談說話。

就連一地主官的知州、同知、通判三人,也身著官服,一副勉勵的樣子。

這樣的場景,實在是罕見。

緣由也簡單。

三年一次的春闈將近,這些舉子都是將要入京科考的人,一些蒼天眷顧、學識淵博者,經此一試就將考得進士功名,自此鯉魚躍龍門、天高任鳥飛,步入仕途,治政一地。

更甚者,若是走運一點,經“館閣試”考試成為的庶吉士,再考過“散館試”,那就可稱翰林出身,可謂驚世駭俗。

須知,自大周立國以來,非進士而不入翰林,非翰林而不入內閣。

一次春闈大試,往往只有三十餘位進士可選為庶吉士。

三十餘位庶吉士入翰林進修三年,三年過後再進行“散館試”,往往只有三四成的庶吉士可透過考試,自此得以翰林授官,可稱翰林出身。

也即是,三年一度的春闈,就選出十個左右可稱翰林出身的學子。

一旦翰林授官,就有機會起草詔書、講解經籍,時常可見到官家,往往也就意味著仕途順遂,前程無量。

進士常有,而翰林不常有。

如此,也怪不得這些官場老油子提前交好。

寧可累一點,也絕不可怠慢。

江昭也是幾百位舉子之一,並且是最為特殊的舉子,沒有之一。

十八歲的他,名揚天下,尚未及冠!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默契,幾位主官都選擇了最後去勉勵江昭。

江岸,江昭與陳輔、張辭兩人正說笑交談。

時隔五年,江昭已經十八歲,陳輔也已經二十二歲,張辭則是一位身形肖瘦的青年,二十五六歲的樣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