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兵無奈,只能帶領手下的禁軍退守王城,並依仗王城堅固的防守進行抵抗。
易前知道王申逃出城外以後必定會聯絡其他諸侯,自己也趕忙起草書信,承諾如果其他諸侯參戰,勝利以後各諸侯可以自立為王。
其他諸侯先後接到了王申的詔書和易前的書信,紛紛搖擺不定,就這樣,王申按兵不動,其他諸侯觀望,王城內外則形成對峙局面。
易歡知道這些事情,是在自己姨母易霜醒來以後。王申挾持易佳出城以後,將易霜和王悅留在了王城。
易霜知道王申叛亂,將王悅藏好後,仗著家丁護衛和城外士兵忌憚,才闖出天府城一路跑來尋找易歡。
易歡此時非常擔心自己外公的安慰,一下次慌了神。
宋良捻著鬍鬚說道:“歡兒,此時唯一能幫助我們的,恐怕只有長安郡的湯黎。湯黎手下的軍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都是騎兵。這些騎兵如果稍加訓練再加上指揮得當,應該能派上用場。”
宋良又給易歡安排了一些事情,便讓易歡、童茗和沐恬三人前往長安郡去尋找湯黎。
湯黎對易歡心存感激,聽說易歡前來借兵,一點也沒憂鬱就滿口答應了。只是湯臣害怕朱火國國王申方怪罪,不肯發兵。
湯黎以死相逼,才讓湯臣勉強答應借騎兵三千給易歡。
易歡帶著三千騎兵向沐風平原進發了。
易歡出發之前,已經安排沐恬和童茗攜帶著自己的書信前往易列、易陣和易在三位諸侯的封地。
宋良知道緊靠長安郡的騎兵想要打敗易兵、王申和易者、易皆三方的部隊簡直就是痴人說夢,所以必須聯合其他三方諸侯。而各諸侯雖然都是易氏家族血脈,但是常年來擁兵自重,如果沒有利益誘導,絕對不會出手相助。王申和易者、易皆也同樣知道這個道理,而且已經先下了手,現在唯一能打動他們的,恐怕除了封疆封王之外,還要從國家利益和生死存亡的角度曉以大義。
沐恬和童茗給三位諸侯帶去的書信中,除了許諾勤王之後讓他們各自封王之外,三位諸侯新成立的國家,將會和白金國組成一個聯合王國,白金國還會幫助他們組建自己的獸軍,這將大大增強他們國家的實力。同時許諾一旦他們各自的國家遭受朱火國和玄水國的攻擊,白金國將不遺餘力的保護他們。
這些書信都是宋良提前就已經安排好的,而易歡到了長安郡以後,在起草書信中又增加了一些。易歡分別向三位諸侯許諾,第一個到達天府城與自己會師的,會把之前叛亂的幾位諸侯的封地統統叫給他管理。
而且易歡在書信中提到,正是因為外公準備將王位傳給自己,王申才會發動叛亂,才會引發這後面一連串的戰亂,所以自己才是師出有名的勤王之師,希望三位諸侯能夠以國家和家族利益為重。
三位諸侯在接到易歡的信件之後,紛紛與自己的屬下和智客商議,並且在易列的封地桐城進行了會盟。
沐恬和童茗也參加了會盟。
童茗按照之前宋良的交代,向三位諸侯力陳利弊:“如果三位諸侯不出兵,不管哪一方勝利,最後都會追求三位諸侯的罪名。所以,出兵勢在必行。關鍵就是應該出兵支援哪一方。從目前情況來看,王申雖然兵將不多,但是手下有白金國戰鬥力最強的獸軍;城內的易兵雖然兵將最少,但是依託王城的堅固防守,並未處於下風;王城外的易者、易皆和易前三人,雖然帶領兵將最多,但是多數都是長途跋涉來到天府城,而且三人各懷鬼胎,勢必不能形成最大戰鬥力。既然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那易列等三位諸侯的出站,勢必會決定整個戰鬥的結果。但是易歡作為王位的正統繼承人,雖然兵力僅有三千,但是是正義之師。易歡畢竟會得到天府城內官兵民眾的呼應,只要能聯絡好天府城內的易兵,赦免他死罪,讓他與易歡內外夾擊先行消滅易者等三人的隊伍,那正常戰爭的主動權就會牢牢把握在易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