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爺爺,您的小鼎裡裝的是什麼土?為什麼土裡蚯蚓是金色的呢?我以前在家時也喜歡釣魚,不過都是紅色的蚯蚓。”東方灝一邊為道士爺爺捶肩捏背,一邊好奇寶寶的問這問那。
“這鼎裡裝的是息壤,是一種可以自己緩慢生長的肥沃土壤,同時也是這天地間最純粹的土之精華,只需一小撮便最大可生長成為萬頃良田。而這裡邊的蟲呢就是金蚯,乃是息壤的伴生靈蟲,可以翻耕息壤。你看這裡”。說罷,便指了指身邊的魚簍。
“魚簍裡裝的是這深淵裡生長的金鱗,此魚乃是平日裡隨流而下的純粹元氣所養,百年才長得一寸,這36條寸許大的魚,殊為難得。另外這深淵乃是一處海眼,可通往大海的深處,每百年裡的這三個月,我都會在這臨淵之地,用我獨家的金蚯方能釣取到這金鱗魚。”白衣道人為東方灝解惑。
“好了,這段時間一直都是吃你的山果、野兔,那麼今天來嘗嘗這個金鱗魚,跟我回洞府吧”說罷,那白衣道人便起身收起息壤小鼎和魚簍,拉著東方灝的手向岸邊走去。
夕陽照在這一老一小的身上,遠遠望去彷彿祖孫兩人剛剛捕獵而歸,年長者單手拎魚簍、釣竿,另一隻手緊緊的握著走一步跳三下的頑童;長者時而側目,頑童不時仰頭,像是在敘說著今日裡發生的事情,直至灑滿餘暉的兩個背影消失在洞府的大門內。
誰能想到這緊緊相握的兩隻手,便成為了彼此永生不可磨滅的牽絆。哪怕是日後的腥風血雨、驚天裂變都未曾讓這牽絆中斷,依舊如此刻一般溫暖。
進入洞府後,那白衣道人指了指地上的蒲團對東方灝說“:坐下,我去後邊開爐煉丹,這金鱗魚要取其精華,方可讓你安心服用。”說罷,便徑自走到後面單獨的石室內。道人取出自己隨身攜帶的丹爐,放入全部金龍魚後,運用玄功提煉金鱗魚的精華,糟粕都在丹爐內燒成灰丟棄在一旁。然後在丹爐下的陣法中放好晶石,調控好爐溫之後,因為等爐內的精華凝結成丹還需要些時候,便走了出去。
“東方灝,我問你:你因何修道?你要想清楚了在回答我。”那白衣道人便與東方灝對坐在蒲團上。
“道士爺爺,自幼灝兒便博覽群書,雖說都是些凡人之作,但其中也不乏有對修仙故事的描述。灝兒問神求仙不為長生與天地同壽、不為移山倒海遨遊五洲、不為除魔衛道、不能恃強淩弱,我為找到那條路,那條刻在我的記憶深處的路,那條可以回家的路。雖修行艱難、求仙不易,但為尋路,我初心永不悔。”稚嫩的小臉上更是露出從未有的堅定。
白衣道人沒有想到東方灝竟是如此對答:“問路,好。那麼我便帶你去看看這路。”說罷,便緊緊地握住了東方灝的手。“以吾身為界,乾坤逆轉、陰陽無極,玄清無量昊天秘法神遊。”
東方灝突然覺得好睏,漸漸的閉上了雙眼,睡了過去。醒來時,發現道士爺爺依舊拉著自己的手,一步一步行走在由108級臺階鋪成的甬道之上,通往一座非常雄偉莊嚴的宮殿。
東方灝向四周看去,只見甬道兩側均有美玉雕刻的欄杆,欄杆之外便是縹緲的雲霧,遠處的幾座山峰中仙鶴、靈獸、奇花異草不計其數,更有數不清的院落四散在山峰之中。
“道士爺爺,我們這是在哪裡?又要去哪裡?”
“東方灝,記住你剛才說的話,初心永不悔。不論你一會兒看到什麼、聽到什麼,你都不能出聲、不能松開我的手,只需用心看,尋找你自己的路…….”
東方灝便跟隨道人的腳步,走到了臺階的盡頭。當他踏上殿前的廣場時,一股肅穆之氣撲面而來,說不出的莊嚴、神聖。繞過殿前的焚香巨鼎,東方灝抬頭看到了肅穆巍峨的宮殿正中那塊流光溢彩的匾額玄清無量道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