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不知為什麼,林蔭是一個向來不會太在意別人決定的人,可他現在卻會在意一銘最終會作出什麼決定,不知是繼續做找尋他第二家店的位置,還是怎樣?
無論一銘作出什麼樣的決定,林蔭所能做的就是尊重,因他本身就不會去左右別人的決定,往往他更希望他人能完全想清楚。
從那趟行程歸來後他已有段時間未曾寫文章了,不知是因為沒什麼素材?還是因為沒什麼靈感?又或是他害怕寫出來的作品再次被夭折,成為一部失敗的作品。他甚至會害怕這種感覺太強烈以至於他的信念都無法支撐他走下去。
他忽然想找個人聊一會兒,林蔭有很多朋友,可要說到老友雖有那麼些,可他們卻很少去看林蔭所寫的文字,雖說那些老友都很支援林蔭所堅持的這個理想,畢竟與他們太熟以至他有點不太想打擾他們,希望他們還能相信自己會堅持著這個理想一直走下去。
他忽然想到了一銘。
林蔭不知一銘現在是否已睡了,他便給一銘傳送了一條訊息。
‘在嗎?跟你請教一個問題,我第一次心底會出現特別害怕的感覺,怕自己寫出的東西會是一個又一個失敗的作品。’
雖說那時的一銘不曾看過林蔭寫過的文字,可不知為什麼林蔭會忽然想找他聊一會兒。
很快就收到了來自一銘所回的訊息,然後他們就聊了一會兒。
‘你說請教指的是哪方面?心理?這種現狀怎麼破?還是?’
‘怕這種感覺如果太多,日積月累,如果寫到第三個還是失敗的話,怕自己會放棄掉。’
‘有沒有這種感覺,生活喜歡跟人開玩笑。
換個說法。
當你特別想要得到一些東西的時候會變得很難或者得不到,當你害怕一些東西來的時候往往又會出現,而當你內心真正開始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又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峰迴路轉。’
一銘發完這些話後,給林蔭發了一個連結,是別人寫的一篇文章。
躺在床上的林蔭看完了那篇文章,那篇文章給他印象較深的是來自周國平先生的一段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