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
隨著一聲令下,負責垂髮系統的武器官也隨之按下了已經開啟了安全裝置的紅色發射按鈕。
一邊發射還一邊報告著發射順序。
“一號已發射。”
“一號發射成功,二號已發射!”
“二號發射成功,三號已發射!
……
在潛艇外面,二十四枚由潛射彈道導彈改裝而成的中型火箭,依次從開啟的發射井中被高壓空氣給推上了半空。
然後在半空中點火成功,向東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直衝天際!
一枚接著一枚,就連發射間隔的時間都是一模一樣。
二十四枚粗短的火箭冒著長長的尾跡,很快就消失在了肉眼可視的範圍。
只有從光電追蹤探測器上還能看到火箭的飛行。
“一號火箭已經脫離大氣層,一級推進器分離成功,二級推進器點火成功!”
“二號火箭已經脫離大氣層,一級推進器分離成功,二級推進器點火成功!”
“三號火箭……”
因為這次的航天火箭是由潛射導彈改裝而成的,所以只有兩級推進器——一級主推進器負責脫離大氣層、二級推進器負責進入既定軌道和最後的變軌。
至於會不會出現發射不成功的問題,這是不用擔心的,因為有著科研系統的藍圖繪製功能在,在設計階段如果有問題就會被體現出來。
加上火箭和衛星都是從兌換系統中兌換出來的,所以在發射的過程中,只要有一枚能從潛艇這個平臺上發射成功,剩下的就不會出現發射失敗的問題!
因為這二十四顆衛星都是中軌道的,所以在地面或者海面上透過常規雷達是探測不到的,加上之前沒有屬於自己的衛星。
所以這次一次性發射的二十四枚火箭,在飛出大氣層後的第二階段是沒有衛星引導的。
因此,這第二階段只能提前設定的程式,依靠火箭搭載的智慧系統自動完成飛行、變軌、分離整個過程。
自動智慧系統雖然沒有經過實踐驗證,但在藍圖功能中已經得到了系統的認證——而這又是一個可以利用科研系統的地方!
在滄海號的艦橋內,那大螢幕上正顯示著恢復通行的倒計時。
只要提前設定的程式真的按照自動智慧系統運轉著,當這個倒計時歸零的時候就是一號衛星正常運轉的時候,也是重新恢復通訊的那一刻!
在靜悄悄的艦橋內,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緊盯著顯示屏上的那個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