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你的世界我曾來過> 安姆普特的秘密以及未曾揭露的故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安姆普特的秘密以及未曾揭露的故事 (7 / 7)

2、梅菲爾母親希蒲路在巫後宮水晶殿唱的預言歌最後一句是“一切將到輪回之際”。

3、朋羽曾認為“對於妬瑞思,不管她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不管以後怎麼樣,我都該對她擔負起責任。

4、朋羽最後說:“媽,我很好,不用為我擔心!”。

5、成為神選之民的六種信念的最後兩條是“犧牲”和“愛”。

其實兩界通路開啟後有以下幾個可能性:

1、朋羽獨自回到了原來的世界,但安姆普特之旅使他已經不再迷惘;

2、朋羽因為妬瑞思選擇放棄返回原來的世界;

3、朋羽帶妬瑞思一同返回了原來的世界;

4、兩界通路可以使朋羽來往於兩個世界之間;

5、兩界通路根本就不是連線安姆普特和朋羽原來所在世界的通路;

6、在兩界通路開啟時,朋羽的手機真的是接通了嗎?

答案是哪些?其實小說中是有線索的,需要讀者自己去尋找。

29.寫這部小說受到了哪些影響?

這部小說的內容上更多的是受了西方神秘主義文化的影響,主要是西方宗教和西方神話傳說。

在小說結構上受了美劇的影響,很多情節可以獨立成劇,但又由一個主線貫穿。託爾金的名著《魔戒》給我的影響主要是情結上的,我一直希望寫一部史詩性的,能夠流傳百年的作品,這個信念一直激勵著我。但當小說寫完後,我發現自己差的太遠了。

小說的情節上,我受了自身生活上的影響,包括我身邊的朋友,有些人物名字直接引用了真實人物的名字,但不要對號入座,小說的情節都是演繹出來的。小說中的姓名系統是混雜的,有中文名字、西方宗教神名、西方神話神名、音譯名字等,好在安姆普特各種族的文化是不同的,出現差別化也屬正常。

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我一如既往的沒有大綱,想到哪寫到哪,腦中呈現什麼寫什麼,我無意去說這樣的利弊,但生活的點滴以及二十幾年喜好神秘文化的積累,造就了這部小說,我還記得自己十歲的時候去報攤買諾查丹馬斯的《1999世界大劫難》時的情景。

我的上部小說《沉香舍利子》更多的是東方文化,包括沉香文化、中國古代傳說等。而這部《我的世界你曾來過》則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各族神話傳說、天使文化、吸血鬼文化、狼人文化等,當然也少量借鑒了《山海經》的內容。

此外,艾利希?馮?丹尼肯對我的神秘主義文化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他的著作《眾神之車》曾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這部小說表面上看是寫神秘文化的,但其實是寫感情的,發生在朋羽身上的感情戲份並不多,主要是他在梅菲爾和妬瑞思之間的選擇以及最後是否留在安姆普特的抉擇。更重點的是朋羽所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身上的故事,朝仁對木美甘願犧牲的愛、木美對朝仁徘徊的愛、梅雉對希蒲路守護的愛、希蒲路對梅雉感激的愛、奈亞魯法特對希蒲路舍棄的愛、尼格對莉莉絲毫無保留的愛、莉莉絲對希蒲路同性的愛、白巨狼王芬利爾對紅巨狼蒂阿娜忍辱負重的愛、海族攝政王涅洛斯埋藏在對權利渴望之下的親情之愛、妬瑞思對朋羽毫無保留付出一切的愛,月桐和海姆德爾打破世俗的愛、薩拉弗對天使榮耀的愛、路萍未曾說出的愛、特蘭絲克與梅菲爾姐妹情深的愛、海怪利維坦善妒的愛、海妖庫斯拉豁達的愛、樹莉和艾多瓦日久生情的愛。隱藏在故事離奇情節之下的,是最真摯的每個人都渴望的情感。

30.這部小說為什麼寫了六年之久?

2007年7月15日開始寫這篇小說,直至2013年11月18日初稿完成,歷經六年。這六年斷斷續續,雖沒有停止過,但大多數時間也都處於懶惰的狀態,曾出現過一年只寫二千字的時候,真正在寫大概是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年完成的。為什麼說大概,因為時間久的我都記不清了。前前後後不知道修改了多少回,但當初稿全部完成的時候,翻過頭看,依然看到漏洞百出,敘事的風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囉嗦的語言、不確定的語氣令現在的我無法容忍,於是從頭再改。雖然經過修改,但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小說中還是會出現不夠連貫的情況,語句上有風格差異,但好在我認為自己是在進步的。

我的另一部小說《沉香舍利子》起筆比它晚,完結比它早,於是真的不想再拖了,我擔心再過幾年,我已經沒有激情再寫這種型別的小說。人的每個階段關注的事物都是不同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文筆風格也許會變得更成熟,但原先的那種感觸是很難複制的。

我始終認為這是我的第一部小說,小說雖然艱難的完成了,但仍有很多遺憾,因為希望在今年內完結,所以很多設定的情節沒寫出來,原本預估的五十萬字也只寫了三十六萬字。也許有機會寫續作的時候會補上,但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續作出現,雖然小說結尾採取的是開放式結局,但這部小說是完整的,而且同樣的題材很難讓我有激情再寫一部。盡管現在的小說結局並不是曾經預想的結局,但它依舊是結局。

六年之久,只能怪自己懶惰,這部小說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數度辭職寫這部小說,雖說寫小說不是辭職的全部原因,但辭職寫小說給了我很大的動力。我並不指望寫小說生存或賺錢,我有時候會想,舍棄年薪二十幾萬去完成一部沒有多少人會去看的小說值不值得?但我仍覺得這是我人生中做得最有意義的事。錢可以不掙或是再去掙,但我無法重新再寫出一部同樣的小說。

如果能早幾年完成這部小說,我相信會更精彩。小說之所以能夠堅持寫完,要感謝這部小說最忠實的讀者——我多年的好友陳玉梅,從我開始起筆到完成,她都一直關注、鼓勵並孜孜閱讀,這給了我很大的動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