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家闔府上下源於川蜀之地成州,是一個地帶氣候炎熱,暑重寒涼之地。洛漢康剛繼任成州刺史之時,成州人情粗狂,一毛不拔,山高水險。不過短短五年,在洛漢康繼任後的政治舞臺下,看中沿海之利,大力發展漁船之業,五年下來,雖不見得富庶,但比起之前,可謂是大大長進了。
洛漢康體恤百姓,成州人民皆是極為愛戴這位父母官。
彼時,洛府老太爺與太夫人尚且健在,併為兒子洛漢康在成州書香世家中的馮家說定了一門親事。六個月,後為二人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成州百姓人人祝福。
婚後,洛漢康與妻子馮氏舉案齊眉,感情甚篤。馮氏知書達理,孝敬公婆,很受洛府老太爺、和太夫人的喜愛。短短一年的時間,馮氏便有了身孕,頭胎便生了位哥兒,更是讓老太爺和太夫人對這位兒媳更加滿意,隨即大操大辦,親自前去宗祠為這個孩子登名造冊。
洛盛樺。
這是洛家嫡出的長子,是洛漢康的第一個兒子,所有人都對他寄予厚望。
可是好景不長,洛府老太爺身染惡疾,臀生褥瘡,在洛盛樺剛滿一歲的寒冬之時離開人世,不能親眼見證孫兒成長的遺憾,引得闔府悲痛。丈夫的去世也讓原本身體康健的太夫人大不如從前,纏綿病榻兩月有餘,在來年開春季節才勉強能下床走動走動,但無論是從身體狀況還是精神狀況,太夫人都不比從前,便將府裡一切事宜交給了馮氏來打理,自己住到洛府東南一隅的梨園頤養天年。
悉心將養一年,再加上兒媳又懷身孕的好訊息,太夫人才出來重掌家務,讓兒媳好好養胎。
與此同時,洛漢康的仕途考績讓上層官員很是滿意,再加上洛漢康為人圓滑,私底下與幾位遠在盛京的世伯交往,為自己打點,才能夠讓他在這次升遷名單中脫穎而出。不久後,他的升遷書信便從盛京傳了回來。洛漢康喜不自勝,但是在馮氏的勸解下並未忘形,書信傳回來的同時,他就已經著手準備給盛京中幾位世伯的禮單。
禮不在多,全在心意。
洛漢康聽從妻子馮氏的意見,按照幾位世伯不同的喜好準備了不同的禮物,雖然不甚貴重,但也算是全了他言謝的心意。
禮單的事情解決,另一件難事也浮上洛漢康的心頭。朝廷的任職書信已經下來,他必須儘快前往盛京赴任並拜見皇帝,可是妻子馮氏分娩在即,又如何經得起舟車勞頓?妻子馮氏很是聰慧體貼,自然知道丈夫為何等事苦惱,自告奮勇,表示願意留在成州,待到孩子出生、身體修養完好,再前往盛京。
洛漢康感動不得,心中對妻子的情義更重幾分,便開始著手辦理全府遷往盛京之事。
可是誰曾想,這分離不過短短七個月的時間,盡成了馮氏的催命符。
她原本就體弱多病,好不容易懷胎十月生下第二個孩子,也就是女兒洛婉婷。卻因為月中牽掛丈夫,身體落下了病根,又急於與丈夫相見,身體還沒恢復,並踏上從成州前往盛京的路途。舟車勞頓,積勞成疾,終是在與丈夫相聚第五個後,留下一子一女,撒手人寰。
洛漢康心痛不已、悔不當初,因妻子去世的原因消沉了整整三個月,而後還是因為太夫人將剛剛幾個月大,哭得一臉鼻涕的洛婉婷丟進洛漢康的懷裡,他才漸漸清醒過來。望著女兒與妻子相似的眉眼,洛漢康心中滿懷愧疚,心中暗暗起誓,將來定要為兒子與女兒某得一個好前程,才不負亡妻對自己的情義。
盛京不比成州,縱使洛漢康的確有滿腔抱負,但是他很清楚,不能夠在盛京這樣的環境下大展身手,官宦世家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盛京站穩腳跟,以後再去談什麼理想與抱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時間如流雲,稍不眨眼,便從指縫間流走。
兒子洛漢康的為人處事不用太夫人過得的煩惱和擔心,因為她知道兒子都會處理得很好,但是兒子的終身大事便成了這位老夫人每日不得不提之事。可是不管她怎麼提,洛漢康都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樣,大有一副要為妻子馮氏守鰥到死的模樣,這模樣急得太夫人食不下咽,坐立難安,當即在洛漢康回府之後,要與他深談一番。
太夫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更拿樺哥兒和婷姐兒未來的嫁娶之事來勸說洛漢康,但是洛漢康依舊不為所動,回絕了母親之後便回書房處理公務。
其實洛漢康並非不為所動,母親所說的每一句話也如石頭一般壓在他的胸口。
正如母親所說,如果洛府沒有主母,將來樺哥兒和婷姐兒便沒有母親,如何尋得一門好人家?可是他更怕他的樺哥兒和婷姐兒所託非人,找來一個黑心後母,害了他的樺哥兒和婷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