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宛國貴山城乃是依山而建的城市,城市四周水草豐美,在廣袤的草原上,一批批雨鬣霜蹄的駿馬在草原上賓士著,看的傅介子直咽口水。
傅介子領著眾人來到了貴山城的城門外。
守城人員見是陌生人,十分警惕,趕緊向傅介子等人發問。
傅介子等人見眾人武器對著自己,紛紛拔刀對峙。
此時傅介子攜帶來的譯者趕緊說道:“使者莫慌,此人所言為大宛語。其意問我等是何人。”
傅介子一聽,鬆弛了下來道:“你且告訴他們,我們是大漢皇帝的使者,前來此便是求取天馬的。”
譯者趕緊翻譯了一下,那看守貴山城城門守城人員又是震驚又是忌憚,且忌憚之中還隱藏著一絲仇恨,又用大宛語對眾人說了什麼。
譯者再次翻譯了一下對劉進等人說道:“他說他前去彙報。”
“如此,我等便稍等一下吧。”傅介子微微頷首。
也不怪他們匈奴一聽是大漢使者便面色大變。
太初元年,漢武帝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的六千騎兵和郡國那些品行惡劣的少年好幾萬人,以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預期到貳師城奪取良馬。
然初戰不利,李廣利派遣使者給漢武帝上奏章說:“路程遙遠十分缺乏糧食。士兵們不怕打仗,只怕捱餓。兵少,不能攻取宛國。希望暫且撤兵,多派兵後再去。”漢武帝得知所奏,大發雷霆,派使者攔守玉門關,說軍人敢有入關者立即斬了他。李廣利害怕了,因而留駐敦煌。
顯然依照皇帝所想,定然要令李廣利在與匈奴的征戰之中打一個勝仗。
他以為為既已出兵討伐大宛,如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打不下來,那大夏之類的國家逐漸瞧不起漢朝,大宛的良馬就斷絕來漢,烏孫、輪臺等國家也將隨便難為漢朝的使者,就會見笑於外國。
於是漢武帝又下詔赦免了那些囚徒步卒,徵調惡少年和邊境的騎兵,經過一年多而從敦煌出兵六萬人,繼續征伐大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時輪臺國不提供糧食,李廣利攻城之後直接屠城,此後西域各郡國再沒有敢不供應糧食的。
如此,李廣利便率眾打到了貴山城下。
顯然,傅介子也猜測,是不是此前的那一場戰鬥中,這守城的人員其親眷便戰事在與貳師將軍的對抗之中。
當年大漢耗費了無數的錢財堆起來的李廣利的那一場勝利的戰爭。
僅僅在征伐貴山城的時候,便消耗的無數箭枝,並決開他們的水源,改變其流向,包圍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
戰爭最後的結果便是接受了大宛的許約把好馬全部拿出來,任憑李廣利等選取,並且供給李廣利等人糧食。
此後大宛人就放出他們的好馬,讓漢兵自行挑選,還拿出許多糧食供養漢軍。漢軍挑選了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公馬母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大宛高階官員中過去待漢人友好的昧蔡為大宛國王,與他訂立盟約後撤兵。最終李廣利煩惱歌器了攻伐進入貴山內城的打算,就結束這場戰爭撤兵回來了。
而這一戰,讓大宛國真正見識到了大漢到底有多強大,因此聽聞大漢有使者前來,自然也根本不敢怠慢。
大漢使節前來的資訊很快便從城門傳到了內城的國王耳中。
此時大宛國的國王其名叫蟬封。
當年李廣利率軍十餘萬伐大宛,大宛貴族最後被迫殺死國王毋寡求和,親漢大宛貴族昧蔡被立為大宛國王。一年多後,大宛貴族認為昧蔡過於討好漢朝,遂發動政變殺死昧蔡,另立蟬封為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