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前來便是有求於叔父。”
東方賢一聽,大驚失色,開口問道:“殿下行事為何如此激進。
陛下如何看待此事。”
劉進一聽,笑著安慰東方賢道;“叔父放心。我已向父皇說明了。
父皇原話如此‘漢家自有制度,無論儒道,皆是工具。
先帝時罷黜百家,表彰六經,亦是以儒為工具,非是我大漢制度。’”
聽到這話,東方賢鬆了一口氣道:“如此一來,事情尚可。不知殿下用何策?”
劉進道:“還得勞煩叔父且去調查一番今日前來此的賢良文學其家庭,以何產為生,所治之經書是何。”
“此事無需殿下擔心,我自當為殿下打探。”東方賢點點頭。
劉進聽此道:“除此之外,還當由叔父之口傳達些許我之觀點。
還請叔父莫怪。”
東方賢一聽,皺了一下眉頭,然一想到自己的女兒都給劉進生兒子了,劉進的戰車東方賢是徹底的繫結了,他猶豫了幾分也點了點頭。
如此一來,劉進算是放心了,選的東方賢這個工具人,明眼人一看便能夠聯想到劉進。
然劉進說來也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樹立一個儒學對立之人設,非儒學者自當來投。
待商議完此事,劉進又來到石渠閣負責記錄的官員處,要了今日便論之資料。
他準備寫一篇攻擊本次參與鹽鐵會議的賢良文學的檄文。
很快,參與這次辯論的賢良文學等其家庭背景皆已經被劉進知曉了。
果然不出劉進所料,皆是利益相關方,有的在當地置產,深受均輸平淮之苦,無法賺取更多超額利潤。
有的原本便曬鹽,冶鐵,釀酒,鹽鐵專營,酒榷之下對眾人的產業眼中打擊。
還有部分人是糧商。
如此一來,劉進便有了底氣了。
當即洋洋灑灑的開始寫起來。
首先便是批判眾人不學無術,無論是用典,還是引用先師之言一點章法也無,且細緻的指出來誰說的用的什麼典,引的什麼言,到底什麼地方不對。批判了一番眾人的才學之低劣。
其次,直接點名這些人秉持這些觀點的動機。劉進一一點出這些賢良文學家庭情況。並指出若按照他們的設想行事,對其家族有什麼樣的好處。含沙射影表示他們不顧大節,有門戶私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次,發出疑問,這些賢良文學若佔據高位,當造成什麼樣的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