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萌看著自己的兒子,那張稚嫩的臉上雖然一本正經。
但是這小子說出來的話,證明在他的小腦瓜裡,已經有了他自己的認識。
“寶貝啊!你為什麼會這麼認為呢?”
楊萌並沒有否定自己孩子所說出來的這番話。
對與不對先放在一邊,先聽聽自己的孩子,解釋清楚其中的原因再說。
至少能從這件事情的回答裡面,看到自己的孩子,對這些是是非非的判斷能力。
“因為爸爸給我們講過的故事裡面,就提到過這些事情呀。
增廣賢文裡面,也說過這個原理呀。
就是大大前天,爸爸給我們講的那個故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己有所欲,慎施於人。
不都是告訴我們,人與人是不相同的嘛?
我們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而別人喜歡的東西,我們也不一定會喜歡呢。
爸爸,你看啊!范仲淹他在要死的時候,就要求他的兒子們。
要繼承他的遺願,去幫助這些貧苦的老百姓。
你說他的兒子們,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
既然人與人不同,那麼他范仲淹能做到的事情,他的兒子們不一定能夠做得到啊!
對於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可又必須去做,肯定就做不到那麼完美呢。
在那個時代裡面,除了背上一個罵名以外,根本就沒有其它的辦法呀!
這不就是范仲淹,想讓他的子孫後代們,背上一個千古罵名嘛!
不是做爸爸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們好過自己嗎?
可是他這麼做,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他的兒子們的感受,他不是傻子,誰是傻子呀?”
楊萌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的大兒子,他那個小腦瓜裡面的邏輯思維,竟然會這麼嚴謹。
這才多大點?三歲多一點點,四歲還不到呢!
而且這番話一說出來,楊萌還根本就反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