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剛經歷過一場艱苦的守城戰,但或許是因為援軍到來的訊息鼓舞了城中軍民士氣。
總之趙都安從側門走出府衙,走在城內主幹道大街上的時候,發現城內仍舊維繫著秩序。
只是往日繁華的街道上冷清了許多,沿街店鋪雖也有些還在營業,但大多都掛了“打烊”的牌子。
趙善德欲言又止地打量這位不知姓名的貴公子,他到現在都有點懵。
自己求見知府大人失敗,府衙深處卻走出來這麼一位英俊的後生,口口聲聲,說奉命跟自己去要糧,卻對身份諱莫如深。
府衙裡啥時候有了這麼一位?
趙善德不知道,但在基層摸爬滾打半輩子的古代社畜眼力不差,雖不知趙都安的身份,但只看他舉手投足間那份氣場,就知道身份絕對不簡單。
難道是知府家的公子?
趙善德揣測著,以他的身份並沒資格見知府大人的親眷,只能胡亂瞎猜。
“就我們兩個?”趙都安笑著詢問。
趙善德愣了下,忙道:“還有幾個兵丁,在盧家附近的街口等著。”
然後他鼓起勇氣試探道:“大人不是本地口音?”
趙都安瞥了謹小慎微的衙門老吏一眼,笑容有些意味深長:
“恩,來這邊不久。你是繼承父輩職位進的衙門,還是考進來的?”
趙善德微微挺直腰桿:
“屬下年輕時考中秀才,有幸得縣太爺賞識,從縣衙書吏做起……至今已二十個春秋……”
趙都安眼神微暖,在這個同姓的吏員身上看到了上輩子自己的影子。
一樣是底層出身,近似的成長路徑,區別在於封建王朝的官吏有“流品”之分,官與吏,出身上便涇渭分明。
他一邊走,一邊與之閒談,趙善德則愈發驚異,因為他發現,這位公子見識廣博,言談間有股貴氣,儼然是出身名門,但偏偏對底層官吏的日常極為熟稔。
若是拋開這層皮囊,只看言語中的老練與對底層官場生態的把握,簡直比他這個老書吏都更“油滑”。
衙門裡,何時出了這麼一位人物?
說話間,二人已經步行至城內一片規模甚大的宅子外。
街口的一家小店內,四名士兵忙起身走出,驚疑不定地打量趙都安。
“這位是知府大人委派來的。”趙善德解釋道,在幾個大頭兵面前,也端起了“官威”:
“立即隨我再去收糧。”
幾個底層士兵不敢怠慢,忙低頭行禮,一行人再次走向盧家大宅的正門。
“勞煩先去叩門。”趙都安笑眯眯道。
趙善德硬著頭皮點點頭,挺直腰桿,三兩步上了臺階,叩動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