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建寧府內“熱鬧非凡”,趙都安主持下的,這場針對沈家的圍剿計劃剛剛拉開序幕,就令無數人側目。
城內訊息靈通的大人物們,迅速地探知事情的經過。
在得知昨夜趙使君與寧總督皆遭遇刺殺後,盡皆愕然,旋即升起疑惑,猜測這起“刺殺”是真實存在,還是“趙閻王”自導自演。
在許多人眼中,沈家雖根基觸角極深,但不該有刺殺二、三品大員的膽氣。
然而很快的,刺殺的真偽變得不重要起來,因為伴隨漕兵查封商鋪後,沈家也開始了反擊。
沒有預想中的,沈家屈服,主動去漕運衙門請罪談和的橋段發生。
接下來幾日,建寧府內大小官署的官員們,皆驚愕發現,自己的政令開始受阻了。
是的,政令受阻!
朝廷在建寧府內,設定了大大小小的衙門,有如漕運、府衙這等大官署,也有涉及各方面的小官署。
而歸根結底,朝廷的法令細化到末端,是要由無數的吏員,去落實到地方百姓頭上。
而幾乎是一夜之間,這個系統便癱瘓了大半。
“沈家決定反擊了。”
漕運衙門。
寧則臣的“辦公室”內。
趙都安負手而立,站在博古架旁,桌上是密密麻麻的,由溫師爺遞送來的公文。
這些公文皆來自各大小官署衙門,涉及方方面面。
趙都安臉上沒有絲毫意外的神色:
“與我預想的相同。沈家果然決定反擊,並且用了世家大族最擅長的手段。
這些宗族,不會選擇正面與我們衝突,因為他們手裡沒有兵,也沒有律法的解釋權,最重要的是,沒有合法性。
所以倘若與朝廷硬拼,幾個沈家疊起來,也會化為飛灰。”
寧總督坐在寬大的桌旁,看向他,說道:
“但沈家經營這片地域太多年,觸手遍及每一塊土地,每一條巷子,論及武力,朝廷佔優,但論及對地方的滲透和掌控,卻是這群本地人佔優。
他們只要遞出話去,就可以讓許許多多的本地人不配合官府……不,根本不用這麼複雜,因為底層的吏員,許多本就是沈家的狗。”
趙都安嘆息道:
“是啊,官比吏的流品高,但只靠官如何做事?當各級衙門的吏員們陽奉陰違,朝廷的政令就會受阻,難以推進。”
寧總督苦澀一笑:
“我之前就深感此事艱難,所以才屢次上求委派新官,但如今看來,之前這群大族根本沒有用全力,當他們全力運作,我們這些官員,竟淪落成了架空的下場。”
你才想明白?還是之前不願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