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貞觀想做一個明君嗎?
這是毫無疑問的,哪怕不從本心的視角看待,僅從實際出發,她也必須獲得這樣的一個形象。
趙都安前世,翻看歷史,發現唐朝李世民就很有趣,這位帝王終其一生,都想做一個世人眼中的好皇帝,理由麼,無非還是“得國不正”四個字。
就如發動戰爭時,也要先“師出有名”,如此才站得穩。
徐貞觀想要坐穩女帝的位置,就需要解決那些抨擊。
“得國不正”……是匡扶社始終在散佈的說辭,流傳甚廣,關於她殺兄父奪權的故事,自然是編造的謠言。
但哪怕撕開這個謠言,她身為女子,未經先帝與太子的詔書,卻登基做了罕見的女帝,這在天下人眼中,就已是“不正”二字了。
名不正,則言不順。
所以,徐貞觀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她在面對許多掣肘時,才沒有選擇依仗皇權,或者修為肆意行事,而是有些憋屈的自縛手腳,一切都按照“規矩”來。
很有趣,作為天下間最有資格不講規矩的人,女帝反而是最在意“規矩”的。
然而,就在今晚,某些人卻破壞了這個規矩,迫使女帝必須做出一個選擇。
……
“我其實很意外。”
車廂內,趙都安目光凝視著桌上那一隻燭臺燈罩,輕聲說:
“陛下竟當真派你過來了。”
莫愁靜靜看著他,彷彿明白了什麼:
“所以,你是擔心陛下做不出這個決定,或者不想陛下做出抉擇,而選擇出手?
只要高廉死了,那這起爭鬥,就還是南方士族輸了,你暗中出手,便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
可你想到沒有,外人會怎麼想?南方士族、李黨那些官員會怎麼想?他們不會分辨出,是誰動的手,只會認為是陛下動的手。”
趙都安神色坦然,安靜地與她對視,微笑道:
“但總比要你動手來的好,很多事,做了,或沒錯,終歸是不一樣的。”
“哪怕外人分不清?辨不明?”莫愁反駁。
趙都安淡淡道:
“時間久了,真相總會浮出水面。起碼我來做,哪怕陛下暫時被誤解,但將時間拉長,總有澄清的那天,可若真是陛下做的,就洗不白了。”
莫愁沉默。
這一刻,她有些恍惚失神:“所以,你今晚所作所為,就是為了保住陛下一個明君的清名?”
趙都安微笑道:“不然呢?”
莫愁靜靜看了他好一陣,搖頭道:“我不信,你肯定還有別的心思。”
她表情忽然古怪起來:“你總不會是為民除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