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濟孤院。
當趙都安除去一身酒氣,拎著兩盒糕點,抵達這座低矮而破舊的建築時。
不由想起了當初與海棠、張晗一起來東城尋找薛家後人的那個明豔的上午。
“哎呦,公子您又來了?”
院門口的小房間裡,有個守門的老門房。
然而趙都安知道,這名臉龐黝黑,缺了一條腿,身板雖瘦弱但內蘊一股子精氣神的老門房的另一個身份,是這座濟孤院的院長。
作為京城裡的“善堂”機構,這座收養了許多孤兒的建築裡沒有什麼油水可撈。
所謂的院長聽起來好聽,實則地位也就和胥吏差不多,甚至還不如。
趙都安與姓吳的老院長攀談得知,其年輕時與他一般,同樣是軍卒,只是地位更低。
是在西南的朝廷邊軍中服役。
彼時,頭頂上是大虞朝赫赫有名,有“瘦虎”之稱的大將軍趙師雄。
與養尊處優的京城禁軍不同,邊軍是真有機會廝殺的。
無論是剿匪,還是對付一些大虞疆域外的“蠻夷”,總歸是見過血的。
老吳就是在一場廝殺中斷了腿,後來哪怕接上,也已無法留在軍中。
這才帶著積攢下的軍功,換了一個京城裡勉強能與衙門沾邊的位置。
若放在趙都安熟悉的時代,也算退伍後安排進編制了。
但老吳進來後,才知道被坑了。
破破爛爛的濟孤院裡嗷嗷待哺的一張張嘴,光只是讓這些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吃飽穿暖,生病了能吃得起藥,每年少死幾個,都是一樁難事。
尤其朝廷下撥的那本就不多的錢糧,經過層層剋扣,到他手裡,更是不剩下幾個。
老吳哪怕將自己的俸祿貼補進去,也才勉勉強強,能過活。
若是旁的退伍老卒,大概會撂挑子不幹,或者想法子尋關係轉去別的營生。
老吳原本也是準備這樣做的,但同樣從小沒了爹孃的老卒幾次想要離開,幾次又都被那些瘦巴巴的孩子紐扣般的眼睛給留了下來。
心想再留一年。
於是一年之後又一年,再三年……
便一直稀裡糊塗到了如今。
不過許是多年辛苦感動了上蒼,近些年濟孤院的日子好過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