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這般麼?”
徐貞觀怔了怔,對於這個解釋充滿了意外。
但仔細思忖,卻又是最合理的答案。
所以,並不是趙都安一步登天后,得意忘形,而是其揣摩自己心思後,主動逢迎的結果。
如此,傳言中的惡劣形象,與她的感知的錯位,都有了合乎情理的解答。
甚至,她更多想了層:
當初白馬司監緣何青睞趙都安?或許,便是因其才能出眾。
徐貞觀並沒有質疑這套說辭。
既因為這合乎邏輯,也因為,趙都安猜測的是對的。
她之所以放任“緋聞”的傳揚,確實是為了以其作餌。
不過這卻並非刻意為之,是底下先有了謠言,她得知後,乾脆順水推舟,放置了這一步閒棋。
反正,以她的胸襟,也不會在意那些謠言中傷。
相比於“殺兄弒父”的詆譭,豢養面首,實在不算什麼。
也正因,只是隨手一步閒棋,並沒有投以過多關注,所以才對趙都安印象模糊。
卻沒想到……
……
“你有心了,”徐貞觀沉默半晌,眼神中威嚴消減,目光轉柔:
“如此,倒是將你置身於險境。”
趙都安大奸似忠:
“能為陛下分憂,臣百死不悔。”
徐貞觀沉吟了下,疑惑道:
“既如你所說,那搶奪詔衙案子,抓捕莊孝成,又是為何?以你的智慧,不該做出這等蠢事。”
趙都安戲精上身,略顯激動道:
“因為臣等不及了!臣自汙一年有餘,卻寸功未立,心中焦灼!便想著,既然賊子不主動尋我,那我乾脆主動些。
於是,我收買詔衙線人,關注逆黨蹤跡,以至於,一時貪功,才鑄下大錯!”
在這裡,他刻意表現出強烈的情緒,主動暴露出自己“貪功”的缺點,與“冒進”的缺陷。
前面一番操作,成功塑造了個心思縝密,行動力超強的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