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為了眼前的景哭,他還為自己重生的這個世界而哭!
整個三國,哪有想象的那樣,謀略如水、將勇如山?遍地是落後,愚昧,荒蕪,殘殺。人跟鬼真差不多,除了吃人,剩下了個啥!剩下了個啥……這些都需要他自己一個人來拯救的麼?
他想起補天的中國上古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天塌西北,地陷東南”,女媧娘娘用盡生命的力量,去把破了天給補上了,這是故事——這需要多大的力量?回到了三國,自己似乎是個超人,本事是不小,但他能和女媧比?
無疑他需要這份決心!
最痛的是,老天還讓自己多生了一雙洞穿一切的天眼,那敏銳的神經無時不在折磨自己的內心,縱使笑傲寰宇,以武力一統山河,止戰於殤,讓天下所有的人都向自己臣服了,但那真的是自己的快樂嗎?何其淺薄!
“軍師……”
江辰身邊的馬謖和李恢,他倆都不簡單,那可都算是“苦讀經史”的大儒了,但聽軍師背的這一篇名作,那簡直聽了個如醉如痴!
莫小覷了古代文人,誰說古人好哄來著?古人的智慧和毅力足夠讓浮躁的今人敬畏,皓首窮經,焚膏繼晷的智者處處皆是,東漢思想家有王充,史學家和文學家有班固,科學家有張衡、醫學家有華佗、張仲景。若僅論文字上的功力,僅西漢就有“文章西漢兩司馬”,東漢有蔡邕,班固,有《古詩十九首》,有建安文學。
隨便把馬謖和李恢這樣的給拉出來哪一個,讓他們背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講解講解《易》經裡每一卦的意思,背背《史記》、《孫子兵法》,那他們也許張嘴就來!
但這兩個肯定不知道《弔古戰場文》,結果被軍師突然間的文學表現,深深的驚呆了!這篇文字字珠玉啊!應該傳世下去,“文章恆久遠,一篇永流傳”的!
更神奇的是沒見過軍師打過腹稿,就這樣能信口而出的,細品之下,哪個字也不能改動!那也真是……真是神鬼之才,神鬼之才也未必能達到這個境界!
馬謖本來是很狂傲的,他自負自己的聰明能表現於外,所謂性情,酒席宴會上他隨手就能口占一篇妙文,好像軍師似乎更專注于軍事方面的事務,沒有見過他著書立說啊?
但馬謖今天驚著了:軍師的才華藏的太深!這簡直是“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法自然……”馬謖都不知道怎麼來形容自己被震撼的心情了。
同是荊州人,馬謖作為襄陽馬氏家族“馬家五常”之一,他雖然不像他哥哥馬良、馬季常那樣全才,但也很出色了。
文人自然要通讀書,廣讀書,能記能用,能有特長才是最好。“馬家五常,白眉最良”。他哥哥馬良寬厚博大,待人接物有長者之風,又精於政治經濟之學,有名氣這正常。但馬謖的聰明在於他興趣愛好,只是更偏於在軍事方面上深入,年輕少實踐,難見實效而已。
後來透過各種交流,馬謖瞭解過諸葛亮的才學,比較起“誰更有文化”來,他那是真服了,自己比人家哪兒都差!但這次才知道龐軍師的文學造詣,鳳雛不在臥龍之下!名頭不是浪得的!在境界上,看來我等只可仰望,無法企及了!
幾個文人在這兒發呆,但場上還有千八百的拿刀動槍、要拼命的老粗呢!今天人家才是主角!因為這是在戰場!
馬超他自幼習武,他也認得字,念過書的!世代簪纓嘛!世家哪會有文盲呢?他看龐統軍的大營如此詭異,先嚇一跳,於是也就聽這個醜軍師在那獻祭文,他讓人聚攏火把,八百兄弟們慢慢往龐統軍營前緊張的湊合,龐統就在那兒折騰呢,誰不知道“擒賊擒王”的道理?
不明虛實?火把一多就照得很清楚了:營裡沒人!可對方的兵呢?
正因為久打交道,馬超才深知領兵的龐統用兵嚴謹專業,進退有法,前幾次他偷了幾次這家夥的營,根本就沒有得到太多便宜,若非仗著自己的騎兵久經戰陣才脫了身,這次他怎麼可能營裡真沒有人呢?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