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蕭仁同情婢女,但被李府攆出來的人,她也不能收留,否則就是和老李唱反調。
她放了些銀子到女子手邊,而後才起身離開。
不一會兒,天上下起了雨。
婢女還倚在牆邊,渾身濕透,忽然,她的頭上多了把傘。
她轉眼看去,“清鶯姐。”
清鶯遞給婢女一個包袱,道:“這是你帶進府的行李,管家讓我給你送來。”
清鶯蹲下身,拿手絹替她擦了擦臉上的水珠,問:“是我讓蕭臨的計劃落了空,你不怪我害你?”
“清鶯姐,你沒說錯,大人他真是一個好人。”婢女搖搖頭雙眸無神地嘆,手裡還捏著那些銀子。
“我已傳了訊息,一會兒就會有人來接你,你先回山月舫養養傷。”
“清鶯姐,我聽說小姐出首了蕭臨,你得當心。”婢女叮囑道,又言,“當日是你讓我引小姐去山月舫聽他們談話,後來也是你從幫裡探到了梅大人的下落,讓我設法告訴小姐,小姐雖不知道有你,但蕭臨和高同知卻知你是舫主,如今他們既知小姐去過,怎會猜不到你頭上,萬一他們上四爺那兒告你背叛……”
“我都不急,你有什麼好急的。”清鶯面無表情地站起來,不再多言,轉身回府去了。
雨淅淅瀝瀝地下,府裡的人大都睡了,後苑迴廊下只有梅蕭仁和行雲兩個還在說話。
原來楚鈺讓她不說不做,是因為他早有安排。
李清清為了尋她曾追到錦州山下,他就派人找到了李清清,從清清那兒問出了蕭臨和高靖書的勾當。
此案除了李清清外就無別的人證,而李清清撞破蕭臨與高靖書談話是在風月之地,清清畢竟是個大家閨秀,清清若出面作證,會損及閨譽。
要揭穿陰謀,不能告,那就詐。
楚鈺在她昏迷的時候就已知曉了匪患的來龍去脈,知曉劉府被劫是一切的開端。
楚鈺派行雲來宣州,不止為送她回來,還讓行雲去查了劉府的近況,結果劉府遭匪後,現有的生意不僅沒受影響,還莫名地多出了一間綢緞莊……實在蹊蹺。
證實劉府與山匪有勾結後,行雲欲照主子的事先吩咐行事,挑中蕭臨去李府這個絕妙的時機,加上李清清的相助,就有了昨晚的一出。
地方是李清清找的,去請蕭臨和知府大人的下人也是李清清派的,所以她還真應該好好謝謝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