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民族情緒是一個很好的武器,作為一方勢力大boss的黃克銘哪怕過去這麼久了,哪怕越來越明白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現在也依然對日本惡意滿滿,不得不說思想教育的力量真的很偉大。
作為南洋華人勢力最高領導人的黃克銘表示,這麼好的武器不用白不用,正好利用民族情緒將一盤散沙的南洋華人捏成一個實體。
事實上,哪怕最開始不明白這方面的內容,黃克銘也是懵懵懂懂這樣做的,像是最開始宣傳對當地土著的仇恨和對荷蘭殖民者的不滿,這些仇恨和不滿十分輕易的就將平日裡關系也不見得好到哪裡去的各方華人勢力放到了同一陣線上。
這些以前互相敵視,甚至仇恨都連綿數代的華人家族、區域勢力,在一連幾個月喊著同一個口號,面對著同一個敵人的情況下,迅速的融合到了一起。
雖然小口角、小摩擦依然存在,相互之間也不是其樂融融,但是勉強算是同一陣營的了。再加上有著黃克銘這一個可以壓服各方勢力的大boss存在,南洋華人才沒有一直保持著一盤散沙的狀態。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顯而易見了,土著、荷蘭人、法國人、日本人??????敵人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根本就沒有給南洋華人輕松下來互相找事的節奏。而在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的情況下,有仇有怨的華人發現之前那些仇怨在“民族敵人”面前好像不算什麼了。
於是,黃克銘主導的中華聯邦很順利的就成立了,分佈在南洋各地的華人也從不得不抱黃克銘大腿轉變成了熱心擁護黃克銘。
接下來,一方面是國內的大建設,華人們充當起了過去殖民者的角色,拿著刺刀和長槍壓迫著土著居民修路挖礦,大搞基礎建設。身份的轉變讓以前溫順不已的新一代青年華人們欲罷不能。
而且隨著海軍兩艘戰列艦在各個港口迴圈展示,華人心中的情緒從自卑到自豪的轉變,不要太簡單。
另一方面,哪怕日法荷三國聯盟正式宣告失敗,黃克銘也沒放棄宣傳其他國家對華人的歧視、壓迫。藉此手段讓南洋華人十分清醒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外敵永不死。
在這一方面上,黃克銘誰的面子都沒給,別看他那時候和美國人、英國人私下裡合作的很愉快,但是該說的還是要說。
從美國人的《排華法案》到英國人第一次鴉片戰爭,從俄國人的江東四十六屯到日本人的甲午條約,從法國人的火燒圓明園英國人也幹了)到德國人八國聯軍侵華時幹的爛事,一件件的全都宣傳了個遍。
搞得那一段時間,南洋華人看見非華人就兩眼冒火。當然,黃克銘只是想借著這件事凝聚一下南洋華人的民心,不是想讓南洋華人內心充滿仇恨。所以接下來的宣傳就開始有目的性有方向性了。
畢竟現階段不能與全世界為敵,黃克銘也就從善如流的主要宣傳俄國和日本兩個大敵了,至於其他國家嘛,美國人馬上廢止了《排華法案》並向華人道歉,英法兩國與中華聯邦展開了文化交流活動什麼的還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