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是安穩了,國外還沒穩當呢,不管怎麼裝鴕鳥,黃克銘手上有上萬名法國軍人俘虜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這些人都是殖民地軍隊,雖然這些人沒有外籍軍團能打,雖然這些人與其說是正規軍不如說是民團,但是他們可都是正經八百的法國人。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從一開始就有數萬法國人不同意戰爭,這些法國俘虜的親朋好友就是最堅定的反戰分子,同時他們也是最不穩定的炸彈,不管政府怎樣轉移視線,他們的要求自始至終只有一個,那就是把他們的家人接回家。
正好法國政府也要和黃克銘談談東南亞穩定的問題,正好就順水推舟應民眾要求開始與這些暴亂分子談判了。
法國人的姿態做的很低,不像黃克銘最開始想象中的那樣趾高氣昂,什麼明明戰敗了還要求賠償的事完全沒有,一上來就是一頓馬屁,然後是贖金的談判,然後是試探著承認華人聯邦,建交、勢力範圍,甚至軍事合作之類的都要談談兩國前景······
我擦,這畫風不對啊!——by黃克銘。
不同於其他小說中列強和主角談判時先是趾高氣昂,然後讓主角打臉,這些法國人十分上道,哪怕有不小心得罪黃克銘一方的,也馬上勒令道歉,然後滾回殖民地去。
後來還是英國人和黃克銘閑聊時才把這些法國人漏了底。原來這些法國人剛開始還真準備詐一詐黃克銘的,看看有沒有可能在承認他現在既成事實的佔領區的同時保證法國殖民地的安全,並且不費一分一毫就把俘虜們接回家,更好的就是在敲詐一批賠款和條約了。
不過嘛,首先是黃克銘的軍事實力讓這些法國人先是打消了後面幾個想法,然後是黃克銘的真實身份讓這些法國人徹底服軟了——尼瑪,可靠情報表示這位就是鬧得英美各國忍氣吞聲的神秘人,現在咱法國這局勢可經受不起他的瞎折騰了。
果斷的命令這次談判團全體成員集體降低姿態,然後過度解讀的談判團成員以及法國殖民地當地官員在見到黃克銘真人的時候,那態度,和見到爺爺一模一樣——天知道法國政府可沒讓你們當孫子。
和英美德三國比,法國人是步步慢一拍,等到談判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們才反應過來這位天下第一大盜建國了的意義——名聲、實力、地盤雖然都有了,但是相應的也代表著他國擁有了可以牽制他的東西。
但是這時候都已經談到俘虜贖金問題了,之前談妥的也不好掀桌不認了——要是別的國家的話還可以這麼幹,但是這位嘛,真把他惹的惱羞成怒了不一定做出什麼事來。
於是,談判在贖金問題上卡殼了,黃克銘一方要確保已經基本確定的價格線,法國一方要確保把之前大致確定的價格線往下移。
然後第二天黃克銘親自出場了,這些法國人剛開始還一臉英勇就義的表情,但是在聽到這些贖金將要在法國殖民地上採購當地的礦産、初級工業産品、糧食,甚至是人力時,這些代表馬上轉換成了另一副嘴臉。
天可憐見,反正到時候付贖金的是政府,賺到錢的是殖民地當局,早知道這樣我管政府去死!就連談判團中本土成員都被殖民地官員拉下了水,到最後還很貼心的問了一句要不要在把價格抬一抬。
雙方有了這次不可說不可說的私下交易後,接下來的談判就十分的默契了,談判的進度也一下子加快了,除了法國本土和荷蘭人付出了不少代價,哦,還有正在上躥下跳的日本人,可謂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