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賈璉談文官集團
想到這裡,一干勳貴都明瞭了,那就是根據族人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培養,而不是單純讓他們去讀書,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讀書的天賦,特別是他們這些勳貴之家,近百年來,能考上進士的也不過只有賈敬一個人。
所以,只要將族人們培養出了謀生手段,再加上自己家族手裡掌握的資源,至少能夠活的很滋潤。
特別是習武,就更加的容易了,畢竟他們這些家族可都是靠著武勳才崛起的,雖然到了他們這一代習武的人也少了,但是誰家裡還能沒兩個老兵呢,別的不說,就賈家就有一個老兵,那就是焦大。
焦大從小跟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是寧府三朝元老,與賈母同輩,他的年紀應該是和賈母差不多,或者更高一點。當年正是他在戰場上冒著生命危險將寧府的太爺從死人堆裡背出來,保住了性命,沒有飯吃,他餓著肚子去偷東西給主子吃,沒有水喝,他自己喝馬尿,把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這才有日後賈府的繁華。所以,焦大有恩於賈府。
由於以往的功勞情分,寧府的主子們對他另眼相看,不大難為他。
實話實說,太老爺在世的時候,在思想上關心,在生活上照顧,還是給足了貼身老部下焦大面子的,可是太老爺去西天后,特別是賈敬出家以後,焦大這杯“老蔭茶”就慢慢涼了,溫度估計降至零度以下。
賈家的這些不孝子孫,那裡把他當自己家族的老功臣對待?時不時吆喝焦大去幹累活重活,他越來越感到心灰意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他每天都展勁喝酒來麻痺自己,但喝夠了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得過且過混日子,而是遇著事就亂罵,甚至把那些公開的秘密,毫不掩蔽的當眾叫罵出來,那就在自找苦吃了啊!
也可以說,焦大是對賈家這群混賬玩意很不爽,老子當年陪著老國公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讓你們現在玩兒媳婦的?
就焦大這樣的老國公的親兵,開國勳貴們的府上哪家沒有幾個,更何況想要找武師傅還算是個事嗎?
只要族人們能夠學的出來,那依著勳貴們對軍隊的掌控,想要安排自家有本事的子弟,還是相當容易的事情。
把這些不愛學習四書五經的子弟撇除,剩下的子弟自然就是有心向學,或者能沉下心讀書的好苗子。
可能數量不多,只要培養得當基本都能有所成就,不說太高的要求,起碼秀才甚至是舉人還是有很大把握考取的。
如此一來,家族後輩子弟中,文武皆備還有各種學會了謀生手藝的族人,以家族的資源供養和支援,很容易就能在各行各業出頭,家族不說發展壯大,起碼也不用擔心會衰落到塵挨裡去。
就算當家人犯了事,牽連到家族徹底衰敗,起碼子弟還有一門謀生手段,不用擔心過得連乞丐都不如。
但凡腦子清明的勳貴家族掌權人,盤算了其中利弊後紛紛學習賈氏族學的辦學方針。
京中勳貴家族的底蘊不是說著玩的,請不來飽學大儒,可請落第舉子還是很輕鬆的,至於練武的教師還有百工學堂的老師,都很好找。
當然,也有一些勳貴家族由於自身實力緣故,或者家族內部因素,又或者其它方面的緣故,對賈氏族學的模式嗤之以鼻。
賈璉對此卻是一點都不在意,咱們很熟嗎,丫的旁人家族的興衰成敗,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不認可他培養後輩子弟的方法沒關係,只要丫的不出來主動尋事,誰管丫的是死是活。
當然,像史家和王家這樣,自身實力可以卻是對辦學沒有多大把握的家族也有不少,史家和王家的掌權者主動尋上門,希望他們家族的子弟能夠到賈氏族學上學。
“這是不可能的!”
賈璉斷然否決,沒好氣道:“賈氏族學眼下正處於風口浪尖,絕對不能大規模吸收外族子弟,不然那幫子文官集團可要發狂的!”
史三不滿道:“這是咱們自己的事情,跟那幫酸儒又有什麼關係?”
“三叔可以想想,那幫子文官大多出身哪裡,就明白了!你再想想,若是有人想要動你的利益,你會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