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耀閱完奏章,該批的批了,該壓的也壓下了。
看著殿外白白的陽光,殿內張讓、左豐二人溼透的衣衫,讓他們下去歇息,不必為自己打扇。
心靜自然涼,也可能是法衣的關係,華耀並不覺得暑熱。
只想起已經過了一個多月,段熲卻還沒有戰報送回來,不知道對西羌的戰事情況,有些憂慮。
歷史上的他是平定了西羌的,但是在哪一年平定的,華耀記不清楚,反正是在建寧年間。
他不希望在這件事情上出現壞的蝴蝶效應,畢竟,他可比歷史上的劉宏更給力。
早早的在正月裡就讓長姐送了一批糧草去西涼,給他們打氣。
四月初,朝廷又是一大批糧草器械送過去,多年拖欠的軍餉也全部都給補足了。
若是如此的情況下,段熲還不能提前平定西羌叛亂,朕要擔心他是不是在那裡養寇自重。
若是養寇自重,朕就要考慮殺不殺他,何時殺他了。
華耀需要對西羌戰事的勝利來提升在朝堂和天下的威望。以便於更加快速的完全掌握軍權。
於是,大司馬劉寵、太尉李膺、驃騎將軍竇武和車騎將軍張奐四人又被召進了德陽殿。
“西涼、段紀明那邊還沒有訊息傳回來嗎?”
天子的語氣雖然平淡無波,可幾個老狐狸還是感受到了他心裡的那絲焦急。
除了擔心段熲養寇自重外,華耀最擔憂當然的是一國財政,還有他對北方草原上的一些佈置。
這些都需要錢糧,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撐。對於個人來說,無錢也是寸步難行,更別說一個國家。
華耀想要趁草原上持續動亂的機會,整合內部的軍事、民生,坐山觀虎鬥的同時尋找合適的契機。
力圖爭取在五年之內,跟北方草原民族打一場大的戰爭,將整個北方納入治下,強行加快促進各民族融合的步伐。
當然,華耀也有以外部戰爭來緩解內部矛盾的想法,同時也以戰爭來消耗世家豪強的力量。
同時,讓世家豪強們的眼睛都轉向外面的土地和財富,不要緊盯著家裡的這一畝三分地。
太尉李膺站起身,凝聲回道:“稟陛下,據訊息報,徵西將軍已經親自整備好一萬大軍,伺機一舉攻下聚義山的羌寨。
想來,西涼大軍與先零羌諸部的大戰很快會有好訊息傳回。”
張奐忍不住點了點頭,微微一笑道:“陛下請放心,臣非常瞭解徵西將軍,他從不打無把握之仗。
既已整備好軍隊,定是不日就將會決戰。而且他對諸羌雜胡瞭解甚深,平定羌亂絕對沒有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想來,不出三五日,西涼大勝的捷報就會傳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