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心裡作了名次估計,所以目光才有不同的起始和結果。
(經學)第一名:潁川,鍾繇。
(經學)第二名:琅琊,諸葛珪。
(經學)第三名:潁川,陳群。
(經學)第四名:東郡,程昱。
(經學)第五名:魯國,孔融。
(經學)第六名:陳留郡,邊讓。
(經學)第七名:鉅鹿郡,田豐。
(經學)第八名:魏郡,沮授。
然後就是諸如:廬江周異、吳郡陸駿、扶風法嚴、潁川郭勝、東海郡王朗等等。
人群中的王朗皺著眉頭看著自己的名次僅排在第十三名,有些不太滿意。
他師從楊賜,若厚著臉皮說的話,可以算是天子的師兄。天子不可能打壓他。
因此他不是對排名次的天子不滿意,而是對自己的學識僅排在第十三名不滿意,可見,天下有才之士何其多矣!
而鍾繇見自己的名次在第一,則是有些羞愧。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根本沒敢答心裡的策論。
諸葛珪對於自己取得第二名則表示心滿意足,他自信自己的經學學的很到位。
反正,總的來說,華耀的這個排名,獲得了所有人的基本滿意。個個都覺得自己實至名歸。
十七歲的陳群看著人群中比自己年長許多的諸葛珪,覺得他的燦爛笑容跟午後的陽光一樣刺眼。
心說,哼,穎川陳氏才子此次略輸琅琊諸葛氏一籌,並不是自己的學識差了,而是別人所寫的策論更合天子的心意。
以後,與前兩位只能在仕途上咱們再比過。就算是好友當面,陳群也不認為自己比鍾繇差一籌。
陳群相信自己將來的成就會比榜上所有的人才都高出一籌。
他會用才學、經實務政的能力讓陛下證明,潁川陳氏計程車子出類拔萃。
都說文無第一,有陳群這種想法的學子,可不少。
像孔融這一類家學淵源的世家學子,都不太服氣名次排在自己前面的學士。
孔融沒公開發表反對意見,一是因為天子的威嚴,二是因為士族世家對子弟們的教養。
淡泊名利,至少,他們表面上必須要淡泊名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