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明之東山再起> 第二百零五章 投名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零五章 投名狀 (1 / 4)

自從皇臺吉得了大船與火炮,愛新覺羅家的興旺已經一日盛似一日,勢不可擋。

旅順口原名獅子口,半路截擊過孔有德的東江鎮總兵黃龍就鎮守於此。

五個月前,旅順口被嶽拖及判將孔有德等人攻破,黃龍總兵自刎而死。歸來之後的孫元化第一時間收到了這個訊息,他很悲傷。

話說當初袁崇煥誅殺皮島毛文龍,提拔起副將陳繼盛,參將劉興治、毛承祚、徐敷奏分作四隊協守。後來更改為兩協,由陳繼盛、劉興治分攝東西。

已己之變,袁死。本來就混亂不堪的地界越發的雪上加霜。

參將劉興祚是劉興治長兄,對敵陣亡。陳繼盛說是詐死,可能當了逃兵。

劉興治大舉治喪,埋伏了人手,叫來陳繼盛及掌管糧秣餉銀的經歷劉應鶴等人,立即一擁而上用繩索捆了。一番假模假式的大道理後,殺了這些人,吞併了東協。

好景不長,沒多久劉興治又命喪在參將沈世奎將手上。

正是在這樣局面下,應登萊巡撫孫元化請求,當時的兵部尚書梁廷棟亦薦黃龍為東江鎮總兵官,全面重理次序,負責周邊四衛金州、復州、海州及蓋州)和沿海島嶼的對敵防禦。

連年遭敗,大明早前的遼東都司坐擁二十五衛,到現在只剩下西部的寧遠、錦州、大淩河一線和東部的南四衛及幾座島嶼。

黃龍也是遼東的,算作孫元化麾下,家小也放在登州。

一路從小校尉升至總兵,他僅用了三年,比黃衝快得多。接手東江後,迅速調整了戰略部署,將原囤聚於皮島的兵力逐步分散到各處,將防禦重點放在了旅順。

他這麼做自有原因,但卻也可能是棋差一著。

皮島距離內陸太遠,明廷鞭長莫及,當地守將逐漸形成了桀驁跋扈的習氣。而旅順位於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一旦敵軍從陸上來攻,倘若沒有戰船,如同絕地。

呂元守上任花重金帶百餘標下,而黃總出任動盪不止之地竟然還是大意了。

老問題,缺餉。

連新官上任三把火都還沒燒完,被耿仲裕帶一夥人衝入官署,將他抓了。將人綁到校場,腿被打折,還被割了耳朵和鼻子,也幸虧還有忠心的拼死救下,才保住一命。

耿仲裕即耿仲明的親弟,沒被整死的黃龍當然帶人反殺,取了對方狗命。

耿仲明就是那時候逃往登州的,大度的孫元化繼續任用了他。但耿、黃兩家的血仇從此拉開了序幕。

孔有德、李九成、毛承祿、耿仲明發動“登萊之亂”,耿仲明乘機抓了黃龍一家老小,孔有德也要挾他投降。黃龍堅決不肯,家人被屠盡。

明廷從多地調集兵力平亂,手下旅順守將高成友原是孔有德的人,阻斷關寧、天津的增援。

於是,黃龍率軍離島登陸,收復旅順,打通兩個方向的道路。之後便駐紮旅順,不回皮島。已成殘疾人的黃龍天天盯住海面,等守機會報仇。

今年二月,朝廷平定登州,孔有德和耿仲明率家小及部屬走海路逃往遼東。

黃龍所部一直在海上以逸待勞。半路截殺之下,生擒毛承祿、蘇有功、陳光福及同黨高志祥等十六人,獲首級一千多級。最大的收穫是毛承祿,他是毛文龍從子,也叛軍中比肩孔、耿的人物。這傢伙後來被朝廷凌遲處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