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大明之東山再起> 第五十六章 觸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六章 觸案 (1 / 2)

朱由檢對新營方面也非全然不聞不問,東廠的番子和錦衣衛的人可不是擺設,都有相關的密報。包括挖洞養豬這樣的小事,他也掃過一眼。

二十來天已經次序井然,周邊哨所林立,兩千多相關征調人員已經開始操練,算快了。

然後黃衝的奏章也到了,直接將兵部、戶部、地方三塊直參了個遍。要錢、要糧、要裝備和田地。否則,士卒逃散,難以為繼。

戶部的行文下發緩慢,昌平地方上尤其是密雲對鎮虜營強徵民田有了反應。情況彙報的快文發往通州和永平兩處,同是京輔地為官,誰還沒個門路。

侯恂將文書上呈兵部,並倡議兵部就新營軍田加緊與戶部協商,以免黃衝擾民。

薊鎮東協鎮守太監張國元,駐紮於永平府。也接到密雲縣一封措辭強烈的告狀文書,要求退還強佔民田,法辦相關主事之人,並恭請上達聖聽。

張國元很重視這件事,剛想將此事密奏給皇帝。不想聖上的口諭卻先到了。

聖喻有云,著他即刻前往密雲,核查地方官員瀆職,致使賊寇襲奪新營物資之事。並要求督查相關兵備道責任,緝拿有通賊嫌疑的官員。

再有,點算鎮虜營兵丁實數,清核該處的馬匹、糧草及應有器械。

冷汗從張國元的額頭滴答下來。好險,他差點犯了個致命的錯誤。早就聽聞新營總督乃是懿安皇后張娘娘的人,如今看來是實打實的啦。

聽聞和傳聞都是不能細究的,所以當時已經外派多年的他以為僅僅是有些關聯而已。沒想到,這個人如此手眼通天,搶先一步,將地方和兵備道的人全給告下了。

而皇帝顯然是偏袒他的,直接命他前去拿人。

本來還想針對鎮虜營一番敲打,現在容不得張國元細想,著中軍叫上二十幾個把牌、硬弓等標下家丁,慌里慌張地騎了馬,直奔密雲而去。

這是一樁巧合,讓人難以名狀的巧合。讓張國元去稽查鎮虜營相關事,本是皇帝出於對他信任。再就是新營的等級,新營總督僅封了剛夠入殿資格的從四品,早就有人在議論。如果照常由州轄主管官員出面,明顯一眾大臣也不會相信新營比肩京營的說法。再者,恐怕連皇嫂的面上也不會好看。

可張國元不是這麼想的。西協密雲段的軍事防務本就不歸他管,叫他山長水遠地去處理那邊的事務,難道是說聖上已經知道,密雲縣兵備道官員與自己的關係?

太監就沒有不貪的。駐密雲縣督管西協的鄧希詔身上有屎,他張國元也好不到哪裡去,前往的途中,他越想越怕。

中騎都尉黃衝也怕。他不是怕自己黑白顛倒的奏事,而是怕奏章寫得不規範,恐又被罰去俸祿。所以,他在鎮虜營安排下相關的緊急事宜之後,立即又往京城。

上呈的奏章是由董坤替他捉刀的,董老御史的三孫子。

三孫子於崇禎元年短暫地整頓過京營,由於勳戚反彈過大及成效欠缺,後來因收受他人賄賂遭貶,由李邦華代任。自被貶後,一直在家閒居。

“所以你看,即便是文人言武事稍有僭越,卻又缺不得。”

“先生教誨得是。”

兩部的照會文書已下發,黃衝興沖沖提了四色禮物前來答謝。誰知稍稍顯露出一些搬請董坤出山的意思,就讓三孫子毫不客氣地趕出來。

好在董老夫子還算待見,招待在廳中敘話。

“莫要怪他,凡有功名在身者,誰又想會從戎政方向入手謀事的?早年間聖上下昭才迫不得已,如今真去了你那,豈不尷尬?”

此為實情,雖然扛著張娘娘的牌子,辦事時有些便利,但文人們表面上都不屑與之為伍,而軍人升遷歷來講資歷,對他的冒起也是嗤之以鼻。朱驥幾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