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的有些難耐。
滿池的荷花開的正盛,在豔陽下耷拉著腦袋。
一道刺耳的聲音劃破午後的靜謐。
“各位尊敬的遊客,您即將看的到的是位於顧氏老宅後花園的一座荷花池。當年的一場大火,給這座園林老宅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在漫長的修葺後,終於讓我們可以再次目睹當時絲綢商首富顧氏的輝煌。整座宅子採用園林的設計,每一處造景都是別具匠心,盡顯中式美學,低調卻奢華,又不失江南水鄉的溫婉。”
拿著擴音器的導遊穿著一件大紅色的背心,帶著人群走到池邊,眾人圍著一個圈,邊聽著她的介紹,邊欣賞著滿池的荷花。
“我們往左邊看,是一座八角湖心亭,站在亭子裡可以看見整個荷花池的全貌,那時的顧家女眷便時常在這亭間納涼。”導遊繼續介紹著。
那座湖心亭靜靜佇立在荷花從中,與假山相映,形成一明一暗的對景。經過了時光的沉澱,每一根樑柱和瓦片都被賦予了時間的厚重。
“大家再看向湖的對面,看見那棟建築了嗎?”導遊又指著遠方介紹道:“那便是菡萏閣。荷花盛開時節,那裡是賞荷的最佳地點。據說,當年顧家的二少爺留洋歸國以後,就曾住在那裡,不過現在菡萏閣已經被封鎖,禁止參觀了。”
眾人順著導遊說的方向看過去,那棟小樓隱匿在樹林間,若隱若現,卻依舊可以窺見當年的風采。
人群中一個女人正牽著一個女孩的手。
小女孩約莫六七歲,個子矮矮的,淹沒在人群中,有些著急,不停扒拉著女人,“媽媽~媽媽~我看不見。”
女人笑了笑,俯身將小女孩抱了起來。
小女孩眨著圓滾滾的眼睛,看著菡萏閣又看了看女人,小聲問道:“這裡以前真的是太姥爺的家嗎?”
女人笑著點點頭,“小時候,媽媽的姥姥是這麼跟我說的。這裡的每一處都和她形容的一模一樣。”
小女孩懵懵懂懂地問:“那後來他們為什麼不住了呢?”
女人想了想,說:“後來打仗了,很多人都無家可歸,也吃不上飯。媽媽的姥爺去打仗了 。”
“什麼是打仗?”小女孩小小的腦袋更難以理解了。
“就是去打壞人……”
女人還沒說完,導遊的擴音器又響了起來。
“我們繼續往前,往正廳的方向,那裡曾是主人會客的地方,如今保留了一些遺留的老照片。”
女人帶著小女孩跟著隊伍不疾不徐地前行著,很快便來到正廳。
這裡沒有外面那麼炎熱,進入的一瞬間,清涼感撲面而來,眼睛在適應了光線以後,終於看清眼前的景象。
高高的門檻後,有四面迴廊,迴廊正中是個天井,天井的中央放置著門海,蓄滿了水,裡面的荷葉冒出了頭。
遊客繞過迴廊,來到廳堂。
正對著門是一扇小葉紫檀鏤空式樣的八扇屏風,屏風以中軸為基準,前側放置一張長條案,八仙桌左右各一把太師椅。堂中央對稱擺放著八張幾和椅,地面由青磚鋪築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