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個多元化發展的朝代,也是一個文學井噴的時代,它不僅上承各種古言律詩,也為宋朝詞的興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詩有五言、七言、雜言,也有律詩、絕句。
詞也一樣,各種詞牌名非常之多。
如同《水調歌頭》這個詞牌名,它所講究的就是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
簡單來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話換成平仄關係,就是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後世不學填詞,只知道這首詞好,卻不知具體好在哪裡。
可古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懂啊。
也正是因為他們懂,所以才更是驚為天人。
要知道蘇軾為《水調歌頭》填詞,大大小小加起來也有十數首,有記載的也有四五首,為什麼就這首明月幾時有最出名?
無它,天花板而已!
.
有了這首詞壓陣,中秋詩會也來到了高潮。
孔穎達喃喃自語:“有此水調歌頭,今後再無中秋矣。”
之後,他更是激動到無以復加,嘴唇無數次開合想要說些什麼,卻是第一次感覺到了詞窮。
“呼呼呼.....”
孔穎達面色潮紅呼吸急促,李承乾則是有些擔心他的身體,面無表情的接了一句:“孔司業可是想說滿堂花醉三千客,一詞擔盡古今愁?”
三千客?
古今愁?
可不就是這意思嘛。
孔穎達是連連點頭,渾身顫抖道:“是極是極,太子殿下說得對啊。”
感嘆過後,驀然間他又想到了曾經在國子監內見到的場景,極其由衷道:“太子殿下真不愧是詩仙詞祖。”
一側,李泰輕輕加了句:“還有文聖。”
李承乾微微偏頭,默然不語,眼眶中殺意流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