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唐施行的是‘府兵制’,以‘班田制’的農戶作為基礎,於天下各道、州、縣設定軍府634所,總稱為折衝府。
這就導致了天下軍府有大有小不盡相同,朝廷很難統一管理。
而唐朝最聰明的地方,就是把走了一條與漢朝完全相反的道路,當然這也是在前人的經驗下所總結出來的。
漢朝的兵制特點是全民皆兵,唐朝是全兵皆農。
前者因為龐大軍隊,不僅負擔過高而且還耽誤了生產,後者則是不耽誤生產,甚至連軍費都不用花錢。
並且當兵還不是你想當就能當的,天下戶籍按財富等級分為9等,只有中三等與上三等才有資格當兵。
好處嘛,就是家裡有人當兵,則可以免了賦稅。
不打仗時,大家都是農民,該幹啥幹啥。
打仗時,聚集起來就是兵,裝備糧食全都自備。
所以,誰要是在這個時候,能從包裡掏出一把蔬菜、肉骨頭等食物,那簡直是整個夥裡最靚的崽。
用過午膳後,隊伍繼續行進。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策馬,心情都會舒爽許多。
時間來到酉時末,天邊浮現陰影。
李承乾則招呼眾人停止探索,開始安營紮寨。
因為距離正式交戰還有許多天,他們的行軍速度並不快,主要以穩為主。
一天的時間也不過走了三四十里,不足五分之一。
白日行軍不累,只是晚上休息的時候,讓李承乾著實有些煩躁。
六月,天氣逐漸炎熱,蚊蟲也多了起來。
睡在營帳裡面,和睡在宮莊差距簡直如同天地。
更別提在宮莊時,身邊還有蘇婉兒。
想到那日連二連三的吻,李承乾只覺身體逐漸燥熱起來,下意識舔了舔唇。
婉兒,好甜吶!
.
次日清晨。
眾將士隨意在水源旁洗了洗臉,翻身上馬開始新一天的探查。
相比於第一日,李承乾明顯萎靡了不少,青壯們與老兵們的神色亦是有了較為明顯的區別。
但有師父帶的好處此時也體現出來,青壯們雖然精神頭差,卻依然堅持做著與老兵一模一樣的事務。
甚至在老兵的影響下,個人狀態有回暖的趨勢。
直到午時初時,四散探子的回報,打破了隊伍的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