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5章 (2 / 3)

錢尚書原本正在吃瓜呢:【林大人是我很佩服的一位風度翩翩、清廉律己的老大人、賈大人是我的知己,兩人政見不合……哦喲喂,真是叫圍觀如我,心如刀割啊!】

不過說到自己本職工作之內的事情,錢尚書還是決定,這場鬧劇之中,誰都不站——然後也不妨礙他清了清喉嚨,奏請陛下恩準他差人去戶部取來記錄贖罪銀子的冊子——沒辦法,他可沒有周世安那樣提前準備的機會,也沒有林大人和賈大人這對翁婿這樣神乎邪乎的記誦能力,只能叫朝中諸位稍等了。

十六點頭:“可,愛卿令人取來直隸一冊便是。”不然數量太多、資料太大,怕是今天天黑都不能散朝了。

‘戰火’稍歇,十六令內侍官來給諸位大人看茶,畢竟方才爭執得火熱,叫人口幹舌燥。

一番休整之後,戶部右侍郎抱著冊子來了,這大約是他自二十年前殿試之後,頭一回收到殿內文武百官這麼多關注的眼神吧。

錢尚書做事有條理,每年都整理一遍冊子,並且累積上一年的資料,加以歸納,從太初元年開始念,直隸一省,花錢贖罪最多的,卻是文官武將!這其中,宗親們犯事不過寥寥因為開國之初基本死了一大半);及至太初中後期,直隸省花錢贖罪的,還是文官武將?宗親們犯事的依舊不過寥寥先皇兒子絕大部分那時候都就藩了,留在京城的宗親都是旁支,被養豬式養肥);等到這些年——直隸省贖罪的人群倒是有了變化,文官武將少了,鄉紳和百姓多了,這其中原因先不深究,但是值得一提的,宗親犯事贖罪的依舊是寥寥今上的兄弟們基本死絕,侄子們猶如驚弓之鳥,犯事的都沒有,又何來去戶部交贖罪銀子之說?)

【這麼看來,其實我大明朝宗親也是蠻慘的啊。】

【難怪水家的小子們去和陛下哭訴要參加科舉了。皇室宗親混到這個份上……唉!】

如是一番,倒是叫朝中不少人覺得,要是不讓宗親們參加科舉,簡直是不給老水家那些旁支一條活路了。

當天朝會並沒有討論出結果,散朝的時候,衛閣老好聲好氣地對林如海說:“唉,賈尚書畢竟還年輕了些,林大人,您可不能往心裡去,回去千萬別對人發脾氣啊。”

林如海正色回以一句:“大殿之上,只論國事,不論私情。林某省得。”

一臉嚴肅的模樣把衛閣老噎了一下,但是衛閣老很快安慰自己:【這姓林的今天被他女婿駁斥了面子,現在惱羞成怒,老夫不與他計較。呵呵呵。】

其餘人等看林如海的臉色,也覺得林大人的樣子實在是有些勉強,再看賈尚書走近他岳父,也只得了一個淡淡的臉色而已,不由得對多出幾分揣測:【聽說年前的時候林大人對他女婿就有些不滿來著?瞧著倒好像是真的。】

…………………………

如是爭論了好幾天,朝中於此事終於有了個定論——宗室子弟可以參加科舉,僅限於郡王子孫、有文武才能、堪任用者、大宗正院、具以名聞。朝廷考驗、換授官職。其升轉如常選法。如或有犯、宗正院取問明白、具實聞奏。輕則量罪降等。重則黜為庶人。但明賞罰、不加刑責。

這裡說郡王以下的宗室如果有才能的話,經考核是可以做官的,但是若不論文科武科)進了三甲之列,想要為官,便要放棄爵位,是為‘換授官職’。並且出任職務,有很多限制,譬如不可為京官、不可帶家眷赴任等等,十分嚴苛。

這已經是朝中百官能進行的最大讓步了。

此條例頒布之後,宗室子弟中感激涕零者甚眾,十六召見子侄們,語重心長地說:“朕與太子能為咱們老水家爭取到這樣的權益已經是前無古人的了,來年春天便是文科府試院試會試鄉試卷,後年春闈與武科大比之年,屆時希望爾等不要辜負朕與太子的一番心意。”

身為萬言書創作人的水星站在最前,帶著一眾叔伯堂兄弟們跪下三呼萬歲。

宗室科舉改制自今而起。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