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上沿襲前朝,只是略有改變,每一個省的最高長官不再是軍政一把抓的節度使,而是隻負責民政,不管司法和軍事的巡撫,另設按察使和都指揮使分管當地司法和軍事。
三權分立,避免巡撫的權利過大,重蹈前朝末年的覆轍——畢竟先皇就是這麼上位的,自然不會再允許有節度使這種能夠擁兵自重的存在。
甘肅省的巡撫文進,太初二十一年的進士,先時任翰林院檢討,後外放為官,歷經十餘年努力,終成一方大員,另外,他也是大理寺卿文遠的弟弟,而大理寺卿的嫡女,則是現任北靜王妃。
當年拜牙封將一事後,西北人心浮躁、多有不穩,據說正是因為此人為人保守穩重,才被先皇欽點為甘肅省巡撫的。
保守穩重這個詞,頗有深意。
對於一個黃沙漫天、胡漢混居、民風彪悍的地方來說,一個保守並且穩重的長官,真是一件好事情麼?
至少,從慶陽府一路西進,林如海和寶玉就對當地的民生不太樂觀——胡人的地位太高了,便是在慶陽府過年的時候,作陪的當地官紳,六成不是漢人,是當地聚居胡人中的所謂智者或者當家人。可以看得出,成知府也很無奈,故而才有他隱晦的暗示,想來成知府在此地多年,也深覺不妙。
寶玉並不是大漢族主義者,但是……這樣的情況,對大明來說,確實是不妥當的。這世界,不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世;再說了,即便是後世,對於少數民族問題也有很多的河蟹不可說。
這裡的胡人是真正的非我族類。
距今久遠的延綿千年之久與胡人、番人就時斷時續的戰爭且不說,就說本朝,哈密衛的拜牙一家儼然就是當地的土皇帝,聽聞那兒漢人生活艱難困苦;如今大明想要收回對哈密衛的掌控權,卻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這就是前車之鑒。
翁婿兩個雖然沒有再詳談,但是都分明看懂了對方的意思。
…………………………
“古戍依重險,高樓接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侵城牆。”
快要出正月的時候,一行人終於到了蘭州,這個北可達敦煌、南可抵甘南、西可至西寧、東可入銀川,位於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從蘭州城貫穿而過的黃河居然沒有冰凍,當然,有‘寶玉大講堂’前幾天就說了黃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徵,所以絕大部分的禁衛軍見此都並不奇怪。
時至正午,甘肅巡撫文進已經在城外候著了。
林如海作為使團之首,其實叫人更看重一層的,是他還未卸任的揚州巡鹽禦史兼江蘇府臺的職位,若不然,文進也不會親迎。
至於傳說中那個少年英雄賈瑛,文進卻有幾分不以為然:【不過一未及弱冠的少年爾,想來,也是走了狗屎運與陛下少時有交情吧……】
至於寶玉曾經的武狀元是先皇欽點的這件事,卻是被文進自動忽略了。
雖然文進心有別的看法,也不會表露出來,對著一行人皆是客氣有禮的,甚至於,在安排院子的時候,還是給賈瑛安排了僅次於林如海的好房間。
當夜自然又雙叒叕是洗塵宴,每路過一個城鎮都必不可少的洗塵宴。
就算文進此人在外人眼裡如何保守行事,也不會犯下大錯,譬如說洗塵宴自然是沒有脫歡的份的——瓦剌大王子在驛站憤憤地吃著菜色也不算很差的席面。
林如海一行人出使的主要目的早已全國皆知了,哈密衛雖然距離蘭州也有千裡之遙,但是比起京城、江南,蘭州的人在榷場增開之後,顯然是更具有地理位置的優勢。商人一定是做買賣的,可是做買賣的又不僅僅是商人,還有權貴的門人和下人,不然他們怎麼維持自身的體面呢?
故而今日洗塵宴,林如海等人受到了預料之中的熱情接待,比前幾府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