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7章 (1 / 3)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這其實說來也是陰差陽錯。

封丘以上, 乃是李文淵親帶人巡視過每一處河堤的, 又是巡黃河起初的一段,端是質量過硬, 除了乞巧節那幾日, 潼關大雨,水淹潼關之外, 便只有中牟、通許兩處小決堤。

如此一來,倒是有好也有不好。好的便是這一路都沒有州府縣遭遇大決堤;不好的就是,河道裡的水沒處洩洪,於是河面越來越高,越是到下游,兩岸河堤的壓力便也越大。

中牟的小決堤發生在今個兒早上, 中午便在中牟縣令和當地駐軍的指揮下,將之攔截、分流、堵上了這就是蘭考縣傍晚遇到第一波洪峰);

通許的小決堤發生在今個兒下午,因為那縣令慌了神竟然丟了縣城就跑了, 耽擱了治水的時間, 故而到了天黑之後,蘭考遭遇的第二波洪峰卻是比第一波要強多了,裡頭雜七雜八堵塞河道的雜物也更多了。

須知道,通許在封丘的上游,封丘在蘭考的上游, 既然蘭考都受到影響頗大,何況是封丘?

李文淵命封丘縣令帶人抵禦了第一波洪峰,但是第二波沖下來的時候, 河水中雜物太多了,漸漸就淤塞了河道,若是不清理雜物並分流,恐怕河水有四溢漫出的危險。

說起來,封丘比蘭考富裕,當年造河堤的時候,還留下了六個涵洞,封丘的衙役、駐軍和民夫倒是比蘭考的禁衛軍們要省力得多,只需小心翼翼地開啟對應位置的涵洞們洩洪即可。

按照蘭考縣令的意思,便是開六個之中的四個涵洞,便可以大致解了河堤將被淹之圍。

問題就出在了涵洞上!

誰能想到,這涵洞二十幾年沒用,裡頭早已經中空了呢?竟然是樣子貨而已,根本經不住百年不遇的高水位高水壓的沖擊!

然後……

然後,李文淵和賈政他們就被中封)空丘)的涵縣)洞令)給坑慘了。

方開啟了第一個涵洞的一半,水流沖力何其大,直接把涵洞沖開了,沖開還不算,帶著迴旋的水流,竟然起了卷挾之勢——諸位能理解接滿水的洗臉臺子突然被開啟了排水口麼?

便是那樣了,奉蘭考縣令命去開涵洞的幾人真是不走運,盡管他們是挑選過的水性好,可是河水破涵洞的千軍萬馬之勢,夾帶著碎石,第一下就拍暈了不少人,再一下就把那些暈乎的給拍到了河底下頭去,當時不遠處緊盯涵洞的封丘縣縣令就傻眼了,他身後的衙役們麼直接架起老爺就往高處跑!

幸運的是,第一個涵洞在比較偏僻的河堤段,即便水沖過去,也不會淹到縣城中,下方的百姓要逃命還是來得及的。

不幸的是,百姓是基本無傷亡了,但是被沖垮的地方,就在賈政帶人燒水泥的那個小高地附近。涵洞垮掉的時候,李文淵、賈政、兩個主事都在那裡,全部給一鍋端啦!

題外話,封丘縣令跑遠了之後才想起來李文淵等人也在那附近,再回頭命人劃著船去,卻已經找不到李禦史等人了。封丘縣令臉都白了,剩下的一百多禁衛軍也六神無主,只能分出一半的人,沿著河岸往下游去追,剩下一半的人還要帶著當地駐軍撈河道的雜物並且補上先前的涵洞。除了路上禁衛軍沿河而下,還有封丘縣令找了多年在黃河討生活的老船伕,駕著小舟去尋人——那可是禦史,要是真交代了在封丘,嘶,不敢想象!】封丘沒有大船,封丘縣令許下重金,派出的一艘小舟戰戰兢兢地在黃河上漂流,半路就翻了,幸好船伕水性好,才勉力游到岸邊。)

不幸中的萬幸,水流速度雖然比平時快,但是李文淵和賈政身邊自有禁衛軍跟著保護,皆是好手,甚至連出行隊伍中身手僅次於寶玉的、從小被他親爹吳濤水裡火裡摔打的吳鈺,吳參將也在。

然而……因為寶玉留下的禁衛軍二百人事發當時好一部分在封丘不同河堤指導當地駐軍遷移涵洞附近的百姓呢,留在小高地的,只有三十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