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獎品一公佈,就連貴賓票上坐著的一些婦人都忍不住了,拿眼睛一個勁兒地看著自己的票根。
當然,兩萬分之三的機率更是小,中獎的三位幸運兒開心得不得了,想來他們家的女眷也會高興得發瘋。
第二輪抽獎過去,便是韃靼和莫臥兒的最終對決。
百姓們終於回神:哦,今天咱們可是來看番人表演的……誰知道朝廷也這麼會玩兒呢!
韃靼和莫臥兒也是苦戰,最終因為莫臥兒沒辦法派出勇士巴貝爾,惜敗韃靼。
說來說去,好像這場比試最終勝出者是獲得了會同館院落優先選擇權?
醇親王表示,在城牆上坐了小半天,真是無趣死了,遂他巴不得趕快宣佈了名次好了結了今天的事體。
在乾清宮憋了小半天的十六終於可以上場了,身為泱泱大國的一國之君,要是陪滿了全場,顯得太過重視這些番邦使臣了,於是十六硬是忍著到最後才出現。
當然,萬歲爺的出現也帶起了一個小高潮。
百姓紛紛起身跪倒,山呼萬歲。
韃靼人大張旗鼓,哪裡單單是為了在會同館挑一個好院子呢,只見阿魯臺巍巍顫顫地給十六行禮,然後畢恭畢敬地高呼韃靼對大明皇帝的景仰,以及對大明文化的嚮往,懇請大明陛下,增開榷場、準許韃靼人前來大明遊學,學習先進文化,感受聖人薰陶……明明是小老頭的人設,這麼中氣十足地喊話,也是演技不過關,亦或者說,就是他想要更多人聽到的效果吧。
一些老臣在聽到阿魯臺提要求事關榷場的時候面色都不太好榷場雖好,可是事涉各地行政、軍事,每每增開一處都需要扯皮很久),而在後半程的時候,聽聞韃靼想要讓貴族子弟來大明念書,面上不禁升起了幾分得意:【畢竟大明才建立四十多年,這就有仰慕漢人文化的番邦來求學了,豈不是盛世的前兆!】
十六面色並沒有什麼大變化,但是心裡卻開始瘋狂吐槽了:【早年我在父皇當政的時候就見過你們這些人,來的時候盡帶著些不值錢的,走的時候不只要賞賜,還要各類工匠書籍,現在可好,直接要求來學習了?當我冤大頭呢?】
十六對番邦之人會有這麼不寬宏大量的想法,自然是因為他本就經歷寶應縣一事之後,於銀錢比較看重;另外一部分則是寶玉平時潛移默化的功勞,多次舉例講述番邦是喂不熟的狼,叫十六聽得很信服。
此時朝中心動之人不少,不管是增開榷場能夠給大明增加更多的稅收;還是那種被吹捧的快感,天然覺得這些野人一般的番邦人,來大明學習先進文化是理所當然的。
眼見眾人都悉悉索索討論韃靼的要求,今日爆冷門成為比試最末的瓦剌人著急了,大皇子脫歡直接就開始裝可憐,直說自己等人不遠萬裡而來,是想鑄就瓦剌和大明永世之好的,懇請陛下賜婚給他。
百姓懂啥呀,只覺得番人來求學、還想來求娶,這都表示咱們大明頂呱呱。
而寶玉小覷十六的臉色:脫歡這是要捅馬蜂窩啊。
如果說‘小氣皇帝’十六對開榷場持贊同態度、對韃靼人來求學持保留態度、那麼對瓦剌人的求娶大明姑娘就是持十萬分的反對!
雖然他從前年紀小,對前朝的事情知道得不多,可是登基之後,想要再查閱資料,便是沒人能阻止他了,故而十六總算是對那位眾人諱莫如深的前朝末地寵妃、也就是他的親姑姑有所瞭解。
他沒有從文獻中看出什麼禍國殃民或者大義滅親,只覺得,朝廷的事,不應該叫一個女眷為難。若是女眷有本事,像自己的皇後一樣是個能立起來的,便是讓她站直了跟在自己身後走;若是對方是菟絲花,那就隔開朝堂風雨,叫她攀援而長。女人不應該成為朝堂鬥爭的犧牲品,朝代更疊亦然。
至於和親?
呸!
那是人幹事?
但是十六畢竟成熟了,沒在眾目睽睽下了阿魯臺和脫歡的面子,轉而笑笑說:“此事容後再議。朕倒是聽說本次還有一名一等獎未抽取?那便由朕來動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