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好說歹說,把王氏哄高興了。
平兒走後,王氏看看內侄女王熙鳳叫人送來的龍泉寶劍、玳瑁扳指等等,對著金釧兒說:“把這些收拾收拾,回頭給寶玉送去。”
“是,太太。”
…………………………
十天後,武舉會試如期舉行。
會試也分三場,一、二場試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試策論經,稱“內場”。
萬變不離其宗,這考試的套路和武童試、武鄉試一毛一樣,但是難度卻大大增加了。
最直觀的就是頭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支,童試要求九中三,鄉試要求九中六,到了會試的時候,九中八方算合格,達不到八箭者不準參加步射。
領取了考號,分組完畢之後,寶玉發現隔壁組有人在瞧自己,於是抬頭沖對方頷首,對方楞了一愣之後也回以齜牙一笑。
馬上箭法,寶玉這組刷下了四人,得重新組成十人一組,便將方才偷偷打量寶玉的青年恰好分到寶玉一起來了。
說來也是巧,這青年正是吳鈺。
二場考步射、技勇。
步射九發九中為合格。難度倒是比騎射要低了些,雖然靶子的距離超過了百步,但是淘汰率畢竟比騎射要低——須知道,方才騎射淘汰的人,大多都是平民出身,馬這樣的大牲口,莫說是養了,就是摸也很少摸到,更罔論騎在馬背上射箭這樣的練習,平日裡根本沒辦法做,只能騎著驢子、騾子練,可是驢子和騾子又哪裡比得上馬的速度?
你看,這就是所謂寒門出人頭地、一步登天的捷徑,捷徑上,世家子、勳貴人家、富人子弟的基石更加夯實。
騎射和步射中,不乏一箭未丟的考生,譬如方才沖著寶玉並不善意地呲牙咧嘴笑的青年就是一個,另還有七八人也是全部上靶的,所以寶玉的零失誤並不顯得出挑。
而所謂“技勇”,一共有三項:
第一,頭項拉硬弓,弓從大到小分十二力一石)、十力、八力三種,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由應試者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
寶玉是誰,他可是能輕輕鬆鬆用手拉滿三石弓的人,如今換成頭項拉弓,又只有這麼點兒分量,端是輕而易舉。
不過同組的那個青年倒是拼得很,一上來就問考官要了出號弓,在眾人驚異不一的目光中,那青年還特意看了寶玉一眼。
便是這一眼,叫寶玉嘆了一口氣:自參加武科舉)以來,這樣的眼神見得多了,所以只能怪自己從前演技太精湛了吧?竟然人人都覺得自己是個靠關系的紈絝、草包?
苦笑隨後著問考官要出號弓,考官上下打量了寶玉一眼,那眼神大約表示的意思就是:別逞能,別添亂,哪兒涼快哪兒呆。
寶玉能怎麼辦呢,只好用實力證明自己。
他拿起十二力的弓,輕輕一拉,就崩斷了:“大人,請給我換弓。”
能到這一步,幾乎在場的每一位考生都能輕易拉滿一石弓,但是要像賈瑛這樣面不改色地將弓弦拉斷,也是需要點力氣的。
(⊙o⊙)←在場同組的人就是這個表情:果然人不可貌相麼?
那齜牙的青年也換了一個站姿,從身體語言上來說,大約就是:我開始承認你的能力了,我,開始關注你了。
作者有話要說: 可能我真是個寶寶吧,前頭小腿抽筋,昨天發現最後一顆智齒冒頭了從21歲開始長到如今,長了3顆,昨晚出現了第四顆)
soooooooooo 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