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紅樓之不要攔著我上進> 第一回來的時候,是三月十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回來的時候,是三月十五。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那一回,他穿著便服,帶著一更二更並家丁幾人,還有硬是要跟著他出門說貼身保護的禁衛軍五人這五人是猜拳贏了的,輸掉的五人只能下次陪同寶二爺出門),都不用縱馬疾馳,任由長風慢慢走,三月份的氣候正好,既不太冷,也沒熱起來,優哉遊哉地不過大半個時辰就到了——畢竟長風再慢,也是馬,比牛車快多了。

那一天,這片長方形海域裡頭,一邊插著五六根為一束的密密麻麻好幾排竹竿,另一邊是一排人工堆積的礁石,竹竿和礁石的中間大約有三四百米,每隔二十米又是一塊礁石,這大礁石的用處倒不是主要用於立石養殖了,而是用以固定漁網的,畢竟漁民家裡收來的網子大小有限,再說了,也不能夠把幾十條網子連在一起作攔著的作用啊,浪頭稍微大一點,就得把網子拍爛了。

因為海蠣子此後都叫生蠔為海蠣子,入鄉隨俗)的生活習性,它終生是不會挪地方的,也就是說,被汪小魚兄弟兩個人為掛在竹竿、貼在礁石石壁上的它們都不會長腿跑嘍,也不會被浪頭拍下來;獨獨底播養殖——是指將苗種海蠣子放回大海,任其自然生長,需要網子攔一攔,以免過了一年發現淺灘下頭一隻都沒啦,海蠣子們都隨波逐流、四海為家去啦。

寶玉第一次來的時候恰恰好養殖區完工,驗收完之後,揣著一包碎銀子的一更和二更就根據三四更的冊子,叫汪小魚在一旁確認人臉,發錢。

先發的是修養殖區的工錢,統共二十人,當初說好的是如果十天建好是二十兩銀子,如果八天建好是二十五兩銀子,如果六天建好是三十兩銀子。現在只花了五天的時間,寶玉很大方,統共的工錢是三十五兩。

當面稱重確認了銀子足兩的,這二十人中有自發的領頭人物,便是他出面全部領走,回頭去村裡再破開一一分下去的——畢竟幹活期間有辛苦些的,也有清閑些的,不能一刀切了平均分,那是要出矛盾的。

於是另外十九個漢子同這個抱著銀子的漢子一起千恩萬謝地感激了賈大人的慷慨,然後回村裡分錢去了,臨走前,那打頭的村人還同一更二更說,但凡大人還有什麼要賣力氣的活兒,只管叫汪小魚去通知他們就是了。當然,這三十五兩裡頭,有一兩是預設給汪小魚的抽頭,二十人都是沒有意見的,雖然後來給小魚送去的時候人家硬是不要,但是領頭的漢子畢竟輩分大,論起來還是汪小魚的叔輩的,眼睛一瞪就把這事兒拍定了:“都是這樣的規矩,你給介紹的活兒就得拿抽頭。不然日後誰敢給我們介紹活兒幹?”當然,這是汪家村內部的分配方式相關事情,和寶玉無關。

付了‘建工隊’的錢,接下來就是這五天來交過海蠣子的人的貨款啦。

因為前兩三天大家都在觀望呢……誰知道這個官老爺會不會收了東西回頭不認賬?

但是見汪家兩兄弟天天撬海蠣子,最後還是有些和汪小魚兄弟走得近的人家心動了:管他是真的假的,反正撬一點海蠣子也不費力氣,試試看吧。

故而首個五天,三更四更記在冊子上的數量並不很多,拿到最多銀子的自然是汪家兄弟,足足一十四兩每天一人一百錢的播撒海蠣子工錢另算,另發)。其餘幾人也都紛紛有三五兩的收益。

這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官銀!

當初猶豫不決怕白費力氣的人這下子連眼睛都紅了:十四兩!五口之家一年的嚼用還有餘!是啦,此地物價比京城低多了)

於是汪家兄弟回家之後,不斷有人去他家打聽:在你家住著的官老爺的兩個小哥真的要收海蠣子直到月底?

因為對官老爺的天然敬畏,叫他們不敢直接去問三更四更,汪家兄弟不勝其煩,到後來都條件反射了,有人一提海蠣子,他倆就張口說:“沒錯,賈大人收兩寸大以上的海蠣子直到三月三十,五十文一斤,童叟無欺。”

故而,三月十五之後,海通鎮的人完全確信了:【鎮上新來的官老爺是個錢多的傻子。】

然後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撬海蠣子的行列之中,畢竟附近一帶的海蠣子是有數的,官老爺又說小於兩寸的不要,到十來天之後,是越來越難找了。

於是就有那起子人,動起了歪心思——官老爺圍起來的那啥‘養殖區’裡可不是放著前十多天收來的海蠣子麼,數量多著呢,咱們趁夜深的時候去摸一點出來,再到第二天傍晚去過磅,神不知、鬼不覺……

去官老爺的‘養殖區’偷海蠣子是很順利,這邊連個守夜的人都沒有。

故而這些動了歪腦筋的人心裡想著:自己從前幾天是傻了麼?早早發現這個捷徑,早就攢下十幾二十兩了。咳咳,好在現在還不晚,還有四天的時間呢。

很順利地就‘摸’了四五個筐子,挑的都是寶玉底播養殖的——反正在水下多了少了都看不出來。

也不是這幾人見好就收,而是今次準備不充分,就帶了這麼幾個筐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