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章 (2 / 4)

因吳濤畢竟也是有職責在身的,也是隻在淮安住了兩天就走了,比林如海他們一眾文官多呆了一天而已。就這兩天,他總算有機會和郭氏一起親眼見了賈瑛徒手拉開自己弄來的銅球——那可是足足八匹好馬才能拉開的,於是在他眼裡,寶玉最後定義為“有背景有關系力氣出眾不參軍可惜的小子”。

除了十六皇子之外,就連柳巖都是目瞪口呆.jpg

小賈大人寶玉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人不可貌相這句話!

…………………………

蘇北郡王食邑三千戶,並不在這淮安城內,是他特特要求了陛下,將沿海的一長溜,包括北起海州今連雲港)、響水、濱海、射陽、阜寧、大豐的一州五縣。

因他並沒有要走經濟重地鹽城,故而朝中官員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反正都是沿海的地方,倭寇老是去騷擾,收點子稅賦也比別地兒要困難些,要走便要走吧。

當初十六要走這些地方的原因就是為了爭一口氣,想要日後肅清沿海、趕走倭寇的——好戰而熱血的小青年即如是了。

如今既是安頓好了,就要去巡視他實際擁有的封地了——這一州五縣六個地方民生稅賦才是全由蘇北郡王做主的,而非他的名號蘇北全境。寶玉很大一部分職責便是要協助郡王殿下處理好這些地方的日常事宜。

六地兒都是靠海的,土壤鹽堿化嚴重,種植作物遠遠不如出海捕魚要來得劃算。但是本朝有規定,荒廢田地罰銀很重,所以即便收成再不好,該種的田還得種。而且出海捕魚也是靠老天吃飯的活計,要是遇上風暴或者倭寇那就是十死無生的事情了,所以土地才是百姓的根。

對於沿海的百姓來說,忽然自己就變成了郡王殿下的食邑,與從前也沒什麼區別,只不過交稅給國庫變成了交稅給王爺,稅額稅種是不變的,這是皇帝命令頒布的政策,王爺沒權利加賦稅——只希望王爺少折騰一點,一切按照原來的照做就是了。

別的郡王會怎麼做不好說,但是寶玉知道,十六絕對不會是縱容下人盤剝百姓的性子,所以在接見這一州五縣的官員的時候,寶玉特意強調了不可做那巧立名目、強取豪奪壞郡王殿下名聲的事兒。

海州的知府是從五品的官兒,才沒幾日前去給郡王殿下接風洗塵過呢,那時候他也沒注意到郡王殿下身邊這個少年郎,只把他當做是來混資歷的公子哥兒,現在一聽對方開口說話的架勢,竟然是一點也不好糊弄的,軟硬皆施,一點也不像年紀輕輕的愣頭青。

至於另外五個縣令,原先連去迎接郡王的資格都沒有,也沒有從六品的上縣縣令,都是下縣正八品的官兒,比寶玉的虛職還低三級。日後間接歸屬於賈大人指導的,現在自然老實得像鵪鶉。

去歲秋日裡,田裡的麥子已經種下去了,直待三四月分割完這一茬再種上稻子。農事上的事情,寶玉畢竟不是內行,也不會在不懂的情況下指手畫腳,這一州五縣裡,耕種情況最差的是射陽縣,因為它最靠近海邊,有時候海水倒灌,有時候倭寇登陸劫掠,不僅人口少,倒是叫此地是蘇北郡王封地中最窮的一個縣,還不如附近阜寧縣年稅收總額的一半。

寶玉陪著十六,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一處一處地走過去——微服私訪是不用想了,這些京城來的少爺們面板白皙得很,和常年被海風吹的人看上去一點也不相同,根本就沒辦法裝相。

再說了,王爺來視察的訊息早早就瞞不住了,這時間路上的陌生面孔,又是英俊貴氣,傻子都能想到來人是誰。

從北走到南,海州是州,情況還是不錯的;響水、濱海、阜寧也還算行;大豐因為靠近鹽城,往來人多,也算是富庶;只有最沿海的射陽,叫十六看了都覺得必須得變通起來了。

是夜,眾人宿於大豐縣驛站,巡視的最後一站。柳巖帶著一百餘人將驛站周圍布控得蒼蠅也飛不進來,這一百餘人中,有一半是原先他禁衛軍隊伍中的手下,另一半是新兵蛋子——因為郡王妃還在淮安呢,還有偌大的郡王府需要人執勤守衛的,所以他只帶了一半老手出來。

將方方面面都安排好了,他便回到殿下身邊貼身保護——說起來,也是幸虧有能文能武的寶玉在,不然柳巖覺得自己一個人要掰成兩半用才行。

出門在外,一切從簡,盡管十六帶著廚子出來呢,可是他本就不是挑嘴的性子,不過叫人去採買些瓜果蔬菜隨便對付一下就是了。

柳巖進屋的時候,十六和寶玉剛好吃晚飯。十六對柳巖說:“我叫初一給你留了一份,你先去旁邊吃了吧。”

柳巖也不矯情,點點頭就下去吃飯了。

遂十六和寶玉繼續方才因為吃飯耽擱的話題。

“高大和高二說,發現鬍子李屍體的亂葬崗就在射陽縣外。”寶玉轉著茶杯,皺著眉頭說。

十六點頭並補充了一句:“你還記不記得,射陽縣令是前年冬天才調任過來的,原先的縣令因為收受賄賂被林如海收監了。”

“上回林大人帶著眾人給殿下接風洗塵之後倒是與我說過,射陽一地,多有古怪,如殿下未有破釜沉舟之勢、為民做主之心,便是不要輕易去碰此地。”這番話,寶玉當時聽完之後就轉述給了十六,想必林如海也只是借自己的口與十六表明一個態度罷了。

寶玉話落,十六抬頭定定地看著他:“我從來都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性子。”

“這麼巧,我也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脾氣。”寶玉粲然一笑。

方吃飽喝足的柳巖也湊進來說了一句:“那我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人罷!”

剩下進來添茶水的初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