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章 (4 / 4)

“也不乏這個可能。但是無論什麼原因,太子並未深得帝心,這事兒,恐怕已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寶玉,你從前有一陣子與十六皇子交好,後來兩人也多有往來,這事兒,也許會惹人注意,也許不會。但是隻要有萬一的可能,他們翻起舊事,說起什麼你出生的異相,這於咱們賈氏一族,都是禍事。”

“可是,老祖宗不是說,我滿月宴的那一次已經打消眾人的好奇心了麼?”

“只要是有心設計陷阱,就算當時人人都覺得關於你的傳言是無稽之談也沒用。幸好,當初給你接生的婆子前兩年中風去了。剩下只有幾個你太太身邊的丫鬟,也都配了賈府的人。但是這並不是完全之策……”

寶玉張張嘴,本想說,打發他們幾家子去金陵守祖宅,然後覺得自己實在天真,將這些人遠遠放去金陵還不如留在府裡,至少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所以,這麼看來,自己非得藏巧於拙不可了。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八股文什麼的,雖然不難可是太無趣了。】寶玉的心裡不是沒有疑問的:“可是,老祖宗,這時候才……會不會太晚?”

賈母搖搖頭:“不晚,在你大姐姐被冊封為皇太孫側妃之前,都不晚。說到底,還是老祖宗從前老糊塗了,盡想著兒孫有出息了給咱們府邸增光,卻不想現在這時節……聖上也不年輕啦。”

寶玉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從前自己第二輩子裝了十多年的鵪鶉呢——只是心裡有所不甘,那風靡京城的《千手觀音》、那美名遠揚的高郵鹹鴨蛋……自己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想要轟轟烈烈一點,像個爺們一樣過一輩子的,結果卻被告知現在自己不能太有出息……不對!老祖宗的意思是叫自己不要表現的太上進了。

上進是什麼?在封建社會,少年得志、連中三元、出將入相、位極人臣、封妻蔭子……這都是上進,那麼,自己只要表現出對仕途毫無興趣的樣子便是了,再不然,比如說真的去拜師沈千針也是個好主意!

一個出生傳說似乎)有異相,實則沒實錘的落魄國公府二房嫡孫,感興趣的居然不是四書五經,而是愛好舞刀弄槍走雞鬥狗沉迷女色尋仙問道行商賈事……怎麼看都是個沒出息的。

而且是一樣比一樣沒出息。

舞刀弄槍也就罷了,畢竟前兩年皇帝賞賜三石弓的事兒大家夥兒還沒忘記呢,而且世人都有這樣的普遍見解,覺得好武的大多是莽夫,沒什麼腦子……

或者說走雞鬥狗,這簡直了!可不就是紈絝子弟必備技能,鬥蟋蟀、鬥八哥、鬥雞、鬥狗,要是沒一樣拿手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官二代、某衙內!

再要麼就像赦大伯那樣,對內帷之事沉迷不已?一年納三,三年睡九的→這一點很快被寶玉否認了,不久前才在心底暗暗發誓以後於女色私德方面要有節操,不能這麼快就墮落腐化的。

尋仙問道本來是挺好,寧國府的敬大伯是行家,一年到頭都在道觀裡頭煙霧繚繞的,有他引著,入門學點哄騙人的伎倆該是相當容易。但是不湊巧的是寶玉正是要擺脫“異相”給自己帶來的潛在威脅,要是去求道求仙的,反而南轅北轍了。

或者是行商賈事。為什麼把它放在最後說?因為這是比前面那些都要荒唐的事情!士農工商……本朝商人雖然不是賤籍,但是一個好好的世家子去經商,那不僅是不上進,而且是發癔症了。就連愛好錢財如璉二哥那樣的人,都是拿了鋪子叫下頭的人出面出料理的,自己只是管管總賬。

賈母見寶玉怔忪著不說話,只當是小少年一時之間無法接受這樣的安排,便說:“心肝兒肉,你別著急,這事兒,老祖宗還要與你老爺商量一下的。”對,畢竟老二是寶玉的親爹,要是這事兒不與他通個氣,回頭老二估計得拼著打斷藤條的念頭來抽寶玉了。

“是。”其實我一點兒也不急。

當晚,賈母就與賈政一番深談。

寶玉自然不知道過程,但是他知道結果。許純安從前夏鋤班的許夫子)給寶玉傳來訊息,說二老爺最近開始唸叨“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話,還透露出有叫寶玉去與沈千針學醫的意思許純安如今是賈政心腹),不過賈母並不同意,所以這一事兒有些僵持。

寶玉明白賈政對於如何叫自己不上進是怎麼考慮的。無非是因為一句古話: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為良相是治國,良醫是治人,治國不成,退一步治人也湊合。可見,雖然賈政也認識到從前下人大嘴巴給自己次子帶來的麻煩有多大,但是還是想要面子裡子都好看一些。與那江南神醫學醫術,再怎麼樣也是比別個選擇好聽些——再有就是賈政的私心了,寶玉夢境裡與太乙真人學了什麼,別人不得而知,寶玉的玉佩又只剩下兩次機會了。那沈千針的醫術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武三師傅的胳膊都複原了,寶玉要是習得真髓,往後即便不是官兒,也是有面子的事兒。萬一那做事隨性的沈千針又想起薛家與他的恩怨,反悔了,不再問診賈府的人,那不是寶玉就能頂上了?

但是寶玉也很理解老祖宗不同意的原因:那沈千針遊走四方,居無定所,雖然每到一個驛站會與京城回春堂傳來訊息,但是往往等京城的訊息發過去,他要麼已經換了地兒,要麼一頭鑽進大山裡去了。總之就是活得很縹緲,找也找不著。賈母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要是寶玉年紀這麼小這就出門子去了,也許自己閉眼睛都看不到他了。

叫寶玉來說,他覺得拜師沈千針也挺好——除了,絕對不能改名叫三七。

可是父母在、不遠遊,雖然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但是怎麼看,不足十歲的孩子出門拜師學藝這事情都稍微扯淡了一點。老祖宗本意是叫寶玉不上進,並不是要弄一個足以熱鬧京城半個月的大新聞好嗎?這一看就擺明瞭其中有蹊蹺!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