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土地與愛情> 第一部 臥龍寨 第二十四章 一封信要了馬老哈的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部 臥龍寨 第二十四章 一封信要了馬老哈的命 (1 / 2)

馬老哈從郵差手裡接過那封臺灣寄過來的信,迷愣了老半天愣是不知道會是誰從臺灣這大老遠地寄過來這封信,雖然聽人說眼下允許臺灣和這邊通訊了,可自己家八百輩子也跟臺灣沒有啥子牽扯,咋的就會冷不丁地有人從臺灣寄過這封信來?會不會是郵差送錯人了?這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可郵差一口咬定沒有送錯,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和姓名按照數學上的座標定位,就是這個臥龍寨裡的馬老哈。郵差這樣向馬老哈肯定著,同時指著信封上的地址說:“沿淮省草廟縣驢堆兒集北六里許落鳳坡西五里許臥龍寨,不就是指的這個臥龍寨嗎?這個寨子裡有幾個馬老哈?不就你一個馬老哈嘛,還有第二個馬老哈?”

馬老哈不懂得啥是座標,郵差說得這樣肯定,那就是這封信沒有給送錯。他的身子猛地一抖,馬上把手裡的信又遞向了郵差,很驚慌地說:“這封信哪兒寄過來的你還把它還到哪兒去吧,反正我們家不能收這封信,別以後再鬧啥運動,這封信就成了我們家是臥底反革命特務的憑證了。”

郵差笑著推回了馬老哈的手,說:“臺灣與這邊都這些年不通訊了,現在政策允許了,從臺灣那邊過來的書信多著呢,不是單你們家這一封。政策允許通訊了,國家也不會再拿這事兒說事兒。再說了,這些年都不通訊了,要是有啥子親人在臺灣那邊,說不準這些年他們會是怎樣的心思呢。你就看看會是啥人給你們家寫這封信,你說你們家跟那邊沒有啥子牽扯,或許是這些年不聯絡了,你們給忘了。”說完,郵差就推著他的洋驢一邁腿上了洋驢走了。

“爺爺,你就開啟信看看吧,還犯啥子疑惑呀?要是國家老是鬧運動,社會生產力就發展不了,國家比咱們看得清看得遠。”旁邊的金錘見馬老哈拿著手裡的書信還在犯怕,馬上慫著馬老哈,並隨手從馬老哈的手裡拿過信,小心地撕開信封,從裡面掏出書信。待他展開書信之後,他一下子傻眼了,滿紙都是繁體字,瞅了半天,他竟然認不出幾個來。但是,從書信的稱呼和落款上,他馬上斷定這封信是爺爺那個被土匪當人質弄走的弟弟寫的。

馬老哈一聽是弟弟的來信,一個大愣神兒,馬上從金錘的手裡奪過信去,兩眼緊瞅著手裡的書信,整個身子都開始打哆嗦。幾十年了,就連死去的爹孃,都以為弟弟不在這個世上了,今兒咋的會忽地在臺灣那個地方了呀!這要是爹孃在下面知道他們的小兒子還活著,不知道該會高興成啥樣兒。書信上的字他一個也不認識,但是,這個時候他好像看見了幾十年前的弟弟的模樣,兩眼的老淚也衝出了他的眼眶,噼裡啪啦地落在手裡的書信上。眼下弟弟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該是兒孫滿堂的一大家子了。弟弟現在是啥子一個模樣?是不是身子骨還很硬朗?是不是在臺灣那邊地種得也好?是不是日子過得殷實?是不是兒孫待弟弟很孝順?是不是那邊也土地到戶了?

&nin國二十三年那次土匪進寨子並不算破寨。要是真的土匪破寨,寨子裡的老少爺們兒們就慘了。就拿西面的郭家寨來說,土匪架上火炮攻破寨子之後,燒殺搶奪,整個寨子幾乎一遍就光了。全寨子兩千多口人,給土匪幾乎突擼光了,大命活下來二十幾口人。那次土匪進臥龍寨,另作一說。那時,張老驢的爺爺沒有正性,給土匪當了內線兒,為的是馬國海他們那個馬家的豆腐磨轉出來的那幾個錢兒。如果單為馬家的豆腐磨轉出來的那幾個錢兒,土匪也不值當地進一回寨子,只是不知道那天夜裡土匪去哪兒吃大戶了,順路捎帶著進了臥龍寨。土匪們也沒有想到臥龍寨會那麼瘦,沒得手啥子玩意兒,扯呼的時候就順手捎帶了幾個人質。要不是那幫土匪的大當家跟寨子裡還有點兒拐彎兒親戚,那次整個寨子裡也不會那樣太平。儘管那次土匪手下留情了,馬國海他們家還是給土匪整得脫了氣兒。雖說時間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但是,一提到那次土匪進寨子的事兒,馬國海他爹還會一個勁兒地打哆嗦,就連馬老哈,也會整個後脊樑溝子冒涼氣。弟弟被土匪弄走之後,因為交不出贖金,馬老哈的爹孃一直哭了七天七夜,最後還是一咬牙,含著眼淚說是命。後來,馬老哈跟著爹孃去了幾個土匪經常殺人的場子上,也沒有找到弟弟的屍骨。馬老哈的爹爹見找不見屍骨,以為屍骨給野狗吃了,仰臉朝天吼了一聲,然後揹著脫了氣兒的馬老哈的娘回了寨子。打那之後,家裡人就不再提馬老哈的弟弟。時間過了這麼多年,爹孃也都早死了,馬老哈做夢也不會想到弟弟不但沒有死,還去了老遠老遠的臺灣。

金錘找了本字典,把書信裡的那些不認識的繁體字都註上了簡化字,儘管如此,不知咋的了,他讀起來還是有些磕磕絆絆的不順溜。寨子裡的老少爺們兒們沒有啥子文化,但聽起這樣不銜不接的讀法兒,腦子倒比有文化的人還有機靈,信裡的意思一準理解的準確無誤。有文化的人要是聽人這樣磕磕絆絆地讀法兒,得琢磨一陣子才能判斷出是啥子意思。

兄臺:

轉眼吾已離家近六十載,恐父母已經故去,只是不知你是否尚還健在?如若健在,

務必見字速回函!如若回函,見函吾將攜子女回故里一遭,以銷多年思鄉之苦!

憶往昔,感慨萬千!當初被掠,匪首婆娘見吾伶俐,收養作子,改姓為曹,現仍作

曹。

後因匪窩內訌,亦因東倭逞兇,吾等幾人棄匪投軍,隨國軍轉戰,幾次升遷,官至

中校。東倭戰降,三年內戰,後隨軍避命到此。眼下吾已卸任賦閒,境況安適。

承謝兩黨關係緩和,得此機會與故里通函,太多言語,不知何說,忙忙亂亂,亦失

章法,兄臺請勿見笑!

此隻言片語,只為探個訊息!如若見函,務必回覆!回函個人信箱:臺灣新竹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