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聽了楊過的一番勸說,大小武不由地點了點頭,同意了。
“如此的話,武老伯,我們後會有期!”楊過跟武三通拱手拜別道。
“大小武,這段時間跟著楊兄弟,學著點。”武三通說道,卻已經是眼眶泛淚。
“爹,你暫且保重,我們會回來的。”武氏兄弟跟武三通最後擁抱了一次,拜別道。
於是,楊過領著依依不捨的武氏兄弟慢慢地消失在了武三通的視線裡。
…………
在去往陝西終南山的路上,楊過三人走著。
原本楊過是想著買三匹馬的,可是沒帶夠盤纏,也就作罷了。他想著施展輕功趕路,可是大小武又跟不上。如此,他就只好陪著他們慢悠悠地走著了。也還好,無論他緊趕慢趕,終南山就在那裡。他也想著,給小龍女一些時間,希望她能想通。
“楊大哥,怎麼想著去終南山啊?還有一直和你形影不離的龍姑娘呢?”好奇的武敦儒問道。
武修文也是好奇地看著楊過,期待他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她先去了,我跟在後面。”楊過如此避實就虛地回答。他也不想多說什麼,畢竟他和小龍女的事情,“家醜不可外揚”,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武敦儒和武修文心裡也只得相信楊過所說的話。畢竟在他們想來,楊過和小龍女從始至終可是情投意合的,哪裡像他們和郭芙,一波三折,還要拼個你死我活。若不是武三通和楊過攔著,真是要以悲劇收場了。
接下來的一路上,楊過和他們也沒有多少話,只能是他們哥倆自己互相作樂,趕路的時間才不那麼枯燥乏味。
其實,對於楊過來說,緩慢走在路上,時間是可以“減速”的,心思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念想之中,往往可以進入忘我的境界。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高手就是在這樣的路上頓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子騎著青牛,晃晃悠悠地西出函谷關,看透了人心,看透了天地,看到了“道”,最後留下了千古奇書《道德經》。
然而這些,武敦儒和武修文是不會懂的。他們的心靜不下來,說再多哲學思想都是枉然的。楊過也就在一旁看著他們嬉笑怒罵,彷彿看見了整個人世。
他們不是人世,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他們是滄海一粟,卻又不可或缺。人世間,因果迴圈,一環接著一環,又有誰能解脫得出去?
正如楊過以前所想,真正的逍遙,唯心而已!就這樣沉淪於人世苦海,看遍滄海桑田,任它花開花落,任他雲卷雲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原來,陶淵明先生早就在前頭等著了。
…………